義之事說與小子聽聽。”崔俊沒解釋、也沒辯駁,而是讓高士廉舉例說明。 “就以此次旱災為例,陛下若不是為了公義,又何須賑災治旱?”高士廉想也不想便以治旱之事來說。 崔俊停了了卻是搖頭問到:“請問高大人,若是陛下不賑災、不治旱,百姓便會吃飽飯,便會心生怨恨、便會造反是不是?” “對。”高士廉點頭稱是。 “請問,是百姓造反國家的損失大,還是賑災治旱國家的損失大?”崔俊沒等高士廉再次回答,便接著道:“小子以為,一定是百姓造反損失更大。陛下賑災治旱只為穩固江山,這便是利。天下是大唐的,大唐是陛下的。” “這……”高士廉皺眉不語,按著崔俊所言,似乎還真沒錯。 “再往下說說,還有那人、財、名如何說法?”黃老爺見高士廉吃癟,便讓崔俊接著解釋。 崔俊也不推脫,開口道:“既然凡是皆是為利,那便是參與者的各方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罷了。皇帝老爺要花最少的錢辦成事情,那麼選誰去辦便是人,用人是否恰當便是關鍵。 用貪官,事情順利,花錢多。用清官,便是辦事阻力重重,但花錢少。用個蠢官便是拖拖拉拉,又花錢又辦不好事。 當官的互相之間也會為了誰去辦事而爭執,其實說穿了皆是為了爭名逐利。升官發財、青史留名,無非也是個利字。 凡朝堂政事便是用誰去做,花多少錢去做,作成這事是否能帶來名與利?皆是與做生意一般地討價還價一番,為自己取得利益的最大化而已。” 聽完崔俊所言,在座之人心中皆是各有心思,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但是反對者卻是拿不出證據來辯駁。喜歡大唐懂王()大唐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