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邯鄲。

相國府內,趙相公仲樂安坐在案几之後,一名年輕人正坐在他的面前。

臉上面帶笑容看向前方的年輕人,公仲樂輕聲問道:“公子以為那位魏國上大夫如何?”

回憶起先前與對方交談的場景,年輕人臉上不禁浮現出了一抹欣賞的神情。

“這位魏國上大夫確實是身具才略。”

如果此刻徐言在這裡的話,一定能夠認出坐在公仲樂面前的不是別人,正是剛剛向他請教的趙國公子,趙語。

今日趙語之所以會上門求見徐言,並不是心血來潮,也非無的放矢,乃是因為接受了趙相公仲樂的請求。

將自己與徐言交談的內容娓娓道來,並對他提出的三條建議大加讚賞之後,趙語的臉上卻又浮現了一縷惋惜的神情。

“如此人才卻不能為我趙國所用,可惜,可惜啊!”

趙語感嘆惋惜的同時,坐在他對面的趙相公仲樂臉上卻是不禁浮現出了一抹思索。

對於徐言所擁有的才能,公仲樂並沒有多少懷疑;可是對於他所提出的那三個建議,公仲樂的心中卻生出了幾分顧慮。

按照徐言的三個建議執行下去,趙國有極大的可能變得強大起來。可是在這個過程中,趙國卻不可避免地要結好魏國。

三晉同盟的穩定對於魏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趙國這樣的選擇也無疑是魏國希望看到的。

只能說立場決定角度,徐言雖然在為趙國建言獻策,可是如今的他畢竟還是魏國的臣子啊。

想到這裡,想到如今身處趙國的徐言,想到魏國的人才濟濟,再想到趙國朝堂之上的青黃不接,一聲哀嘆出現在了公仲樂的心中。

片刻的思緒過後,公仲樂的目光不由得望向了對面,趙語那張年輕的面容映在了他的雙眼之中。

“趙國的未來就要看你了,公子。”

……

雖然經歷了一路的奔波,但徐言這一次的邯鄲之行卻並沒有多少波折。

抵達邯鄲沒有多久,公子趙語便登門造訪,之後便是來自趙侯趙種的宣召。

面對著來到自己面前的魏使徐言,趙種直截了當地提出了自己同樣也是趙國的條件。

趙國可以答應魏國停止戰爭的呼籲,也可以撤回正在與齊國交戰的大軍,不過作為弱勢一方的齊國需要答應趙國一些條件。

此次大戰趙國出兵所需的一切耗費,都將由齊國承擔。

不僅如此,此次大戰之中趙國攻取下的齊國城邑,在大戰之後也將全數劃入趙國的版圖。

對於趙種提出的條件,作為魏國使者的徐言並沒有多大的異議。

提出條件從來都是勝利者的權力,至於失敗者能夠選擇的無非是兩個。

要麼帶著心中的不甘、咬著牙接受這樣堪稱屈辱的條件;

要麼嚴詞拒絕,重新握緊手中長劍,去拼出一個不一樣的命運。

很明顯在魏國的眼中,同屬三晉又在大戰之中綻放光彩的趙國,毫無疑問擁有這樣的權力。

況且魏國在此番大戰之中,從秦國的身上獲取了足夠豐厚的利益,眼下需要的就是將這些利益真正轉化為夯實的國力。

出於穩定趙國這個強力盟友以及穩定三晉同盟的戰略考量,魏國也不介意趙國從齊國的身上獲取一些東西。

沒有什麼猶豫,徐言旗幟鮮明地站在了趙國盟友這一立場之上,表達了對於趙國的支援。

徐言的表態立刻得到了趙種的讚賞,欣喜之下一場盛大的宴會舉行在了趙國宮室之內。

當夜幕漸深,一駕馬車從邯鄲宮門駛出,停在了趙國館舍的門前。

回到自己的房間,點燃几案之上的幽幽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