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引力。

而能夠抵消這種強大引力的物質被稱作負物質。

負物質是一種特殊的物理概念,指的是具有負質量的物質。

負物質的概念最早由天文學家邦迪在1957年提出,他基於穩恆態宇宙論探討了負物質追逐正物質的可能性。

這種物質的質量與正常物質相反,例如,如果正常物質的質量為+1 kg,那麼負物質的質量則為-1 kg。

科學家們認為,如果負物質存在,它將與正物質產生斥力,而不是引力。

說到這裡你想到了什麼?

能夠產生斥力的是什麼?

想起宇宙膨脹理論了嗎?

宇宙是怎麼膨脹的?

是不是就是由於暗能量的“斥力”來推動著宇宙以超光速膨脹的?

所以,所謂的負物質,其實就是暗物質。

只不過是正在進行互動有序運動的暗物質。

簡單來說就是當兩個黑洞滿足能量守恆條件,實現空間摺疊重合的時候,黑洞吞噬物質形成的暗能量就會在兩個黑洞之間就會進行互動。

此時如果有一艘暗物質組成或者被一層暗物質包裹的飛船進入其中一個黑洞,那麼這艘飛船就不會被壓扁,而會隨著暗能量的互動從另一個黑洞穿越出來。

這就是本宇宙中的空間跳躍。

所以人類進行空間跳躍的第三個挑戰就是打造一艘暗物質飛船或者給飛船穿上一層暗物質防護罩。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找到、使用暗物質呢?

宇宙中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東西由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但至今沒人清楚知道這些究竟是什麼東西。

然而一臺超級計算機也許知道,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大量計算和理論分析,可以對暗物質的物理本質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瞭解。

首先,就像我們身邊的“普通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一樣,暗物質也應有其基本組成粒子,但對暗物質的探測已是全世界的科學難題,更不用說組成暗物質的基本粒子。

但利用一臺超級計算機可以描繪出形成暗物質的粒子輪廓,2016年第一次有超級計算機預測出軸子(假設存在的粒子,是宇宙中暗物質的最佳候選者)的重量,約為一個電子的100億分之一。

其次,利用超級計算機對宇宙從大爆炸開始的形成過程進行模擬,或許可以窺探暗物質的由來。

模擬結果顯示,宇宙初期聚集在一起的暗物質隨著時間的演變可最終形成星系、星團等大型結構。

因此,暗物質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黏膠”,將整個宇宙結構“粘”到一起。

未來需要研究的問題是,暗物質是否充滿了整個宇宙。

:()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