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人類的資源困境(第2/2頁)
章節報錯
森球這樣的巨構工程,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工程能力來說,無疑是天方夜譚。
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努力追求行星資源的開發了。
實際上地球在太陽系已經是頂級的行星了,不但適居,而且資源豐富。
但是奈何人類的科技水平有限,不能完全開發地球的資源。
舉個簡單的例子,地球上最豐富的能源是什麼?
有人說是石油,有人說是煤炭。
實際上地球上最豐富的能源是地熱。
地球內部的熱量來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形成地球時的原始熱量,還有一種是放射性熱量。
在45億年前,太陽剛剛從原始星雲中形成之後,強烈的太陽風吹散了太陽周圍的星雲,阻止它們繼續下落。
殘留下的星雲繞著太陽旋轉,它們之間會互相碰撞,結合形成微行星。
微行星之間又會相互碰撞,結合成更大的原行星。
在碰撞的過程中,動能被轉換為熱能,所以原行星會變得越來越熱。
在地球的形成過程中,地球遭受了大量的碰撞,所以原始地球非常熱。
原始地球的表面呈現為熔融的狀態,沒有像現在這樣擁有固態岩石表面和液態水。
在引力的作用下,含量較高的重元素鐵和鎳下沉到地心中,它們形成一個密度非常高的核心,這會導致熱量快速流失。
但隨著溫度的下降,熔融的地幔逐漸固化,地心的熱量損失速率隨之逐漸降低。
據估計,目前地心的熱量流約為10萬億瓦。
另一方面,地幔和地殼中還包含不少的放射性元素,例如,鈾-238、鈾-235、釷-232和鉀-40,它們發生核衰變之後,會釋放出熱量和中微子。
據估計,放射性熱可能佔到了地球內部熱量來源的一半。
總得來說,從地球內部輻射到地球表面的熱流量約為45萬億瓦。
地球內部維持熱量對於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關鍵,因為只有地球內部擁有足夠的熱量,才能使外地核保持液態,內地核保持固態,這樣才能透過發電機原理來產生地球磁場。
有了地球磁場的庇護,大氣層才不會被太陽風剝離,生命能夠免遭宇宙射線的侵害。
與地球相比,火星因為內部快速冷卻,磁場僅維持了幾億年就幾乎消失殆盡,這使得最初可能宜居的火星變得荒涼。
也就是說光是地球輻射到地表的熱流量就有45萬億瓦,如果能把地球內部熱量收集起來又有多少能源呢?
要知道,在沒有發現龍核之前,人類一年的發電總量也只有27萬億千瓦,這可是人類製造的所有能量總和!
:()我是一條小青龍,開局要求上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