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陸海空軍總司令的名義,發表《討馮誓師詞》,大罵馮玉祥:“好亂成性。勾結暴俄、禍國殃民。既召外侮,又圖稱兵,內毀國本,外失威信;舉國同仇,疾首痛心。全軍憤激。師出正名。為黨討逆,為國犧牲,黨亡與亡,國存與存,身為後死。誓不偷生,義無反顧,勇往急進,軍法連坐,敵愾同心,內奸不除,國無倖存,叛徒不滅。民難安寧,殲除內奸,固我國本,肅清反叛,安我國民。”

同時任鄰路大軍討伐西北軍。這路大軍分別是:第一路軍方鼎英,第二路軍劉峙,第三路軍韓復桑,第西路軍何健,第五路軍唐生智。總預備隊總指揮為陳調元。運輸總司令賀耀祖……日孫良誠軍向東突進。第五路軍李品仙等人認為可以藉此機會,要唐生智回到部隊,於是並不認真作戰,只是一觸即撤,第五十一師龔浩部不經一戰,即從豫西一路退過洛陽。口日唐生智、朱培德、何應欽電請閻錫山勸馮玉祥入京,並宣告決心討逆,又通電聲討宋哲元。

舊日孫良誠軍越鞏縣東進;第五路軍退鄭州,在蔣介石答應唐生智回部隊後,唐生智電令李品仙、劉興等人務必堅守鄭州,他不日即回部隊,第五路軍這才在鄭州與西北軍劉汝明、吉鴻昌等部展開激戰。

雙方在最初交戰中,西北軍連戰連捷,進展甚快。蔣介石一面佈置部隊準備進攻西北軍。一面派人到山西拉攏閻錫山,命令閻錫山部屬朱綬先代理軍政部長職。

閻錫山見他離間蔣介石和西北軍的目的已經達到,在蔣介石那裡又愕到了原本屬於西北軍的軍政部長的職位,立即對蔣介石作出了反應,不僅沒有按照和馮玉祥的約定出兵,還於舊月舊日至電南京政府,表示對宋哲元等人的行動,當盡力制止。

舊日西北軍在鄭州被第五路軍擊退,舊日何應欽、唐生智自南京到鄭州指揮作戰,出日第八軍劉興部與龐炳勳部激戰於黑石關,刀日梁冠英、程心明猛攻登封,與第九軍激戰,飛日中央軍開始向西北軍發起總攻擊,唐生智率第五路軍一舉在黑石關擊潰龐炳勳部,扭轉了整個戰……月3日蔣介石到許昌,令在豫各部隊統歸唐生智指揮。舊日。唐生智第五路軍克偃師月舊日,中央政府明令嘉獎唐生智、劉興、徐源泉、王金鈺賞:中政會請中執會選任朱培德、唐生智為國民政府委順。月引日,在邸城督師的蔣介石因需要回南京主持對廣西方面張發本、俞作拍的戰事,電請閻錫山赴鄭州坐鎮指揮對西北的軍務,令唐生智代理總司令職權,進行善後事宜。

由於閻錫山將西北軍的軍事機密向蔣介石暗中通報了,並接受蔣介石委任他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的命令,西北軍處於到閻錫山和中央軍的夾擊之勢,失敗是遲早的事情。不得已,只好退回潢關以西。至此。反蔣軍事暫告一段落。

被閻錫山軟禁在建安村的母玉樣,得知因閻錫山背約,使西北軍刃萬官兵陷於絕境,憤而絕食。馮玉祥絕食;兇餘時後,才經李書城等苦苦相勸後恢復進食。

從南京逃出來的鹿鍾麟深知西北軍這是已亂成一團,宋哲武和孫良誠兩人已經勢同水火,如果沒有馮玉祥的命令,在陝西的西北軍很可能就此瓦解,也是不顧危險,化裝成勤務兵隨某要人去建安村見馮玉祥。

馮玉祥在愕知在陝西的部隊的狀況後,心急如焚,可是他又回不去,無奈只好把用米湯寫在《三國演義》內的手令交給鹿鍾麟。

手令的內容是,即免去宋哲元的代總司令兼職,另以鹿鍾麟代理總司令職務,並令鹿鍾麟、劉鬱芬、宋哲元、孫良誠等部將:“勿以我為念,設法聯合韓復教、石友三部,甚至不惜與南京方面修好,對付閻錫山。救他脫險。”

在此期間,唐生智怕蔣介石在戰後再奪其兵權,藉著在豫西獨掌兵權的有利時機,密謀與西北軍宋哲元、石友三、閻錫山聯合反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