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楊虎城問道:“只不過,我有一個疑問,太原行署的土地政策很好啊農民們都卯足了勁在自己的田裡耕種,大豐收是沒問題的,可為什麼你沒有把這些土地都賣給農民?還要自辦農場?”
“虎城兄過獎了”
宋哲武微微嘆了口氣說:“地方要安定,農業是基礎,三晉大地在中國歷史上開發較早,經過幾千年的耕種,荒山荒地所剩不多,只有600多萬傾,在這600多萬傾的荒地中,適合開墾的土地只有不到100萬頃左右。而且,就是已開墾的土地也都很貧瘠,現在不僅是太行行署的土地如此,山西全省50多萬傾耕地都是這樣,要想增加糧食產量,除了開墾荒地增加土地數量,增加現有的土地產出更為重要。”
“要想增加現有土地的產出,只有採用新式農業技術,比如使用磷féi和鉀féi等新式化féi。可是現在的問題是,除了各地的示範農場,其它土地都不在政fǔ手中,農民們只是憑藉世代相傳的農耕經驗來種地,都不相信新技術,也更不願意huā錢購買化féi。”
宋哲武無內地攤攤手說:“政fǔ又不能強制農民購買化féi,我只好先在示範農場做示範了,希望透過示範農場的有說服力的產量,讓農民們知道採用新式農業技術種地的好處,然後自覺自願地來做,這也是我沒有把這些新開墾的土地賣出去的原因。”
楊虎城點點頭說:“化féi我在日本見過,據說可以使畝產大幅提高。”
旁邊的李義址又奇地問:“宋司令所說的新式農業技術是指那些?”
宋哲武笑著說:“比如輻shè育種、深耕、地膜覆蓋、測土施féi、使用新式農yào等等,不過,這些你得問我們的馮主任、趙主任,還有我們的曹總工程師,他們要比我清楚得多,也能說得更明白。一會,你們多聊聊。”
“對對,宜之,一會和兩位主任還有曹總工程師多多請教,回去後,我們在陝西也大幹一場。”楊虎城忙不迭地叮囑李儀祉。
楊虎城忽然又問道:“馮主任,在山西一路我可是各處的莊稼都看了,雖然臨汾盆地的莊稼長勢也很好,可是還是比不了太原行署的,而太原行署農民們的莊稼又屬你這示範農場長得好,如果你這些新式農業技術都實施了,你說這畝產能有多少斤?”
馮銳的面板現在曬得黝黑,如果不是臉上那一副金絲邊眼鏡,幾乎沒有人會相信他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農學博士。
馮銳思索了一下說:“現在國內每畝地的產量,一般的只能有200多斤,太原行署今年這樣風調雨順,農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幹勁也都很高,太原行署農民們的糧食是一定會大豐收的。”
“可是即便這樣,經我們估算,最多也就能達到畝產300多斤。可是我們農委會在太原行署和綏西河套地區的八個示範農場共200萬公頃的土地,畝產最少的也會達到600斤,最高的應該就是這裡的晉西示範農場,按我和承夏測算,畝產不會低於700斤。這還是因為這些土地都是今年新開墾的,如果是明年,應該能達到平均畝產800斤”
“700斤”
馮銳報出的這個數字,不僅是楊虎城和杜斌丞、李儀祉、孫蔚如等人大吃一驚,就是賈景德和簫國棟也都十分吃驚。
自從今年宋哲武開始大規模招募接受各地水災受災災民以來,賈景德這些天來可是愁得不得了。宋哲武說今年水災的受災災民全國各地大約有一億人,僅北方就有五六千萬之多,要他準備好災民們的過冬糧食和住房。
雖然不知道宋哲武從那裡得到的這個數字,這些災民也不可能都到太原行署來,可賈景德認為,有兩三千萬災民是跑不掉的。這些人的住房倒是好辦,先期遷移到北méng的幾十萬災民已經提前建設了大量的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