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頁(第1/3頁)
章節報錯
&ldo;沒敢有那麼大的野心,也沒有那麼大的信心,弟子只是心有所感,隨口一問。&rdo;
&ldo;既然如此,你倒可以求教一下剛才那妙祥大師‐‐假如你們兩人還有緣。&rdo;說完,慧覺大師就再度閉目。周東飛知道,哪怕自己今天再問千言萬語,這位大師也決計不會再開口跟自己說一個字了。
&ldo;多謝大師。&rdo;周東飛笑了笑,那一腳終於踏了出去。
而剛剛雙腳離開禪房,周東飛就隱約聽到禪房內似乎有一道飄渺的佛音,或是慧覺大師在感慨,但又好似自己的誤聽錯覺,相當玄妙。&ldo;半是神佛,半是妖魔。&rdo;
半神半妖?
難道叱吒風雲的&ldo;天妖&rdo;,竟然已經漸漸洗去了半身的妖孽之氣,從而具備了半身的佛性?
誰知道呢,玄玄乎乎的。
……
隨後進去的,是郭大小姐。也不知道這師徒倆說了些什麼,郭大小姐就一股糾結的走了出來。有點怨念的悄悄看了看周東飛,但眼神一閃即逝,很難捕捉到其真實的想法。周東飛想問,但這妞兒已經離開了,坐在一棵樹下靜靜的發呆出神。周東飛覺得這妞兒可能有了什麼感悟,也就沒敢打斷她。練家子難得有些頓悟的機會,一旦打斷了會很可惜。
隨後,又是清芳和梅姐,再往後是陰妍,最後才是周芯。幾個女人進進出出,簡直就像是走馬燈。本以為慧覺大師這個專注清修的世外高人會不厭其煩,結果卻不是那樣。用大師後來自己的話說,無處不是修行,度人也是度己,等等等等。
而幾個女人出來之後,總之情緒是各不相同的。有欣喜伴著小小幸福的,如清芳和梅姐;有一種大徹大悟恍如隔世的,如陰妍;也有迷迷糊糊卻欣喜若狂的,如周芯。
就在幾個女人來回進出的同時,周東飛也在靜靜思索。特別是那個樸素到怪異的大和尚妙祥法師,更是他所關注的物件。這種高人,可遇而不可求。記得剛才妙祥法師對慧覺大師說了,&ldo;改日再來請教&rdo;。既然這樣的話,自己只要是待在這善覺寺的旁邊,總應該能遇到他。
而且,周東飛也聽說過大悲寺僧人的規矩。他們一般是中秋節後開始苦行僧的生活,從大悲寺開始遠遊。按公曆來說,今年的中秋節來得早,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妙祥大師既然從數千里之外的渤海省來到了這裡,就不會輕易折返回去。因為大悲寺的僧人有個規矩:在外雲腳出行的時候,是不能坐車或飛機之類的交通工具的,只能憑藉一雙肉腳穿行。所以,他來這裡一趟不容易,在被打斷了交流之後,肯定還會再來這裡。
當然,對於這個路程,周東飛也夠震驚的。大悲寺距善覺寺四五千裡,哪怕妙祥大師中秋節次日就起程,每天也得徒步奔走150裡地。這樣的大毅力,夠驚人的。
第974章 不同的教誨
透過離開禪房前慧覺大師的那些話,周東飛也歸納出一個道理:
像慧覺大師這樣的出家人,是以避世躲紅塵為主要方式的修行,也就是所謂的&ldo;出世&rdo;;
像鏡湖公這樣積極參與世事,為了一個目標、一個事業而畢生奔走操勞的,又是另一種修行,謂之&ldo;出世&rdo;。
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則類似於妙祥大師那樣。雖然平日裡空守著青燈古佛、浩瀚經中奔走。這種修行態度和路子,似乎又介於鏡湖公和慧覺大師兩人之間了。
雖然,兩位大師的格鬥實力都不如鏡湖公,但若只是比較心境修為,卻大體都在伯仲之間。甚至,慧覺大師還略略超出鏡湖公一線。這三人,都是天元級的心境。無非是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