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作霖出身草莽,卻在數十年內,積累了足以稱王的霸業。東三省,成為了他牢不可破的鐵桶江山。
雖然做了最後的努力,完善過軍隊體制的奉軍,依舊無法抵擋**軍的兵鋒。馮煥章、閻錫山、白崇禧、李濟深,加上了有著宏圖之志的姜瑞元,張作霖面對的幾乎是在與整個中國作戰。
一敗再敗,推到了關外。為了穩定軍心,不至於讓自己輸掉最後的元氣,張作霖硬著頭皮在關口上親自帶兵抵擋了數月,總算是抹掉了敵軍的銳氣,維持住了雙方的均勢。
但面對著滿腹牢騷的日本關東軍,和正在一旁野心勃勃的赤色蘇俄,他回天乏術。帶著疲累的身軀,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卻不知,這是他在陽世最後的日子。
死神在不知不覺間,早已悄悄降臨。
這是一次將被歷史永遠銘記的暗殺行動,無論是誰參與了這件事,都使得北中國失去了擎天之柱。年輕的花花大少,除了有張英俊迷人的帥臉,東北軍少帥卻沒有足以媲美虎父的才智與氣魄。
張作霖的死,充滿了無數的謎團,歷史書上那些“鐵證”,實在難以說明什麼。兵敗北遁的張大帥,正在人生的最低谷,奉軍新敗,也是軍心全無,士氣渙散。
加上過去十幾年來的密切合作,日本並沒有要殺張作霖的理由。至於後世某組織所修的史書所言,實在是不值一曬。
早在1926年末,張作霖就自任北洋軍閥總指揮和安**總司令,並發表了“反赤化宣言”。隨後他還在東北三省散發的傳單中稱:“蘇俄紅門是毒蛇和猛獸,只有安**才能拯救東北三省人民。”
與此同時,張作霖積極支援姜瑞元清除在北閥軍中的**員,並斷絕了與蘇俄的外交關係。對駐紮在滿地的關東軍而言,奉軍是關係緊密的合作伙伴,有著共同的敵人。殺死這樣一個人,對於日本而言毫無益處。
再加上1927年初,鑑於北閥軍北上作戰行動十分順利,張作霖早就開始對駐東北三省的蘇俄機構進行搔擾,以防在東北三省發生武裝起義。
他派人搜查了蘇俄在哈爾濱的商務代表處,關閉了在哈爾濱的蘇俄“運輸”股份公司代表處。更是在隨後不久的日子裡,搜查了東部鐵路局蘇聯工作人員的機構,接連襲擊了蘇聯駐北京領事館。
逮捕了大批紅門門徒,其中包括中國紅門的創始人李守常。這位有門無國,以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為榮的紅門門徒,實在是死不足惜。
張作霖雖然也賣國,但至少還知道底線,不會如李守常這種衣冠禽獸一般。最終,李守常被以叛國罪處死,明正典刑。
為了應對越來越沉重的赤化問題,他開始著手與關東軍更加緊密的合作,以換取足夠的支援來抵擋來自蘇俄的赤化威脅。因為他深切地明白,日本的入侵,無法消滅中國。可赤化的理念,卻會毀滅中華民族本就所剩無幾的根基。
比起暴力和殺戮,文化的滲透與侵蝕,更加可怕。一千五百年前,佛教就毀滅了中華文明的正統,而赤化比之佛教,更加可怕和難以遏制。
那個時候,張作霖甚至命令軍隊在南京扣留了一艘蘇俄船隻,逮捕了三名蘇俄外交信使以及在武漢政府任職的蘇聯總顧問的夫人博羅金娜,並企圖強迫博羅金娜說服丈夫簽訂南北停戰協定。
而與此同時,奉軍更是參與了鎮壓上海的紅門武裝起義,並在南京組建了以胡漢民為首的新臨時政府。在這樣的局面下,蘇俄顧問團不得不被迫撤離了中國。
為了鎮壓赤化,張作霖還致電姜瑞元,希望與其簽訂一份“共同反對紅門”的協定。在當時,奉軍可是佔據著局勢的上風,可張作霖依舊向**軍遞出了橄欖枝。
姜瑞元這人,與孫逸仙一樣,雖也是賣國,但畢竟有著底線。而比起孫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