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著這父子二人出門;他想起自己如今號稱長安第一風雅儒商;心中雖有歡喜;可也禁不住有一絲莫名的苦澀。
要說他和杜士儀相識在前;往來也更頻繁;可他怎麼就沒有王元寶那樣的好女兒倘若他也有一個如此千金;長安首富乃至於關中首富的名頭;早該換人了
吳九聽說兒子只憑著一絲印象就貿貿然相邀李白前去代州;差點沒背過氣去。可是;在兒子嬉皮笑臉的解釋一番後;他又有些沒脾氣了。杜士儀先到成都;又到雲州;如今又到代州;他這個雷打不動的兩京留守之人大多數時候都不會跟著;去雲州客串了一把糧商還是因為那困局太過緊迫。他也不能確定;這位之前通報時讓劉膠東很有些不以為然的李十二郎;究竟和杜士儀有多大程度的交情;可兒子邀都邀了;他也只能沒好氣地敲打其兩句。
“你日後隨侍郎主左右;不可再這麼自作主張唉;橫豎你還有幾天方才出發;我先去打聽打聽這李十二郎為人秉性如何;省得到時候你闖禍”
然而;吳九還沒有來得及去核實李白的身份來歷等等;更加重要的事情就一下子佔據了他的注意力。他透過自己這些年紮根於兩京而建立起的訊息渠道;得知了蕭嵩請辭兵部尚書;王毛仲藉著天子閱牧監群馬之際;向天子求兵部尚書的事。儘管李隆基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但這樣的進展無疑符合杜士儀密信上的要求;高興不已的他忙著監控事情的後續進展;早就把李白的事情給丟到九霄雲外去了。等到吳天啟即將啟程來問他此事;他才懊惱地拍了拍腦袋
“罷了罷了;橫豎他就一個小童隨行;無關緊要你路上小心些套話就是了”
從長安到代州不到兩千裡;吳天啟急著趕路;李白也沒有太多遊山玩水地心情;再加上他也只有一個會騎馬的書童照應起居;等兩人抵達代州時;竟是隻用了區區十來天。當他來到代州都督府門前的時候;通報進去才不過一會兒;就只見劉墨迎了出來。後者最初沒注意到風塵僕僕的李白;笑著上前拍了拍吳天啟的肩膀道:“好你個小子;終於還是在長安閒不住;我就想著你什麼時候回來呢;郎主身邊正缺妥當人”
說到這裡;他不經意地瞥了一眼和吳天啟同行的兩人;突然瞪大了眼睛;失聲驚呼道:“你是……綿州李十二郎?”
儘管吳天啟盛情力邀自己同來代州;但自己就這麼貿貿然過來;李白原本還擔心自己是不速之客。可見這位依稀相識的杜士儀身邊從者第一眼就認出了自己;他不禁心中感動;當即含笑拱手道:“一別多年;我已鄉音漸改;形貌漸變;沒想到還能讓人認出來。
見劉墨竟也第一時間認出了對方;吳天啟那原本還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立刻平復了原位;因笑道:“劉叔;李十二郎是我在長安千寶閣時剛巧遇見的;因為聽到郎主從前提起過;所以我就斗膽請了李十二郎到代州來。”
“好小子;郎主若是知道了;必定大大誇獎你一番”說完這話;劉墨連忙上前;熱情地招呼道;“郎主正好就在都督府;倘若知道李十二郎遠道而來;必定喜出望外。當初郎主出蜀之後;曾經過江陵;親自瞻仰過李郎深得司馬宗主盛讚的那一篇大鵬遇希有鳥賦;讚歎不已;還命赤兄去打探過李郎的近況;結果……”
李白也因此想起了吳指南被人毆死一事;面色一下子陰沉了下來;而劉墨自知失言;連忙岔開話題道:“總而言之;還請李十二郎和我去見郎主;請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四十一章 禮賢下士
代州都督府門禁森嚴;堂館莊肅;前院進進出出的人無不凜然小心;往來間連一絲一毫交頭接耳的聲音都聽不到。儘管也曾經登過地方官府;拜過公卿權貴;但李白此時見識到這般肅穆場景;仍是不知不覺露出了鄭重的表情。當他隨著劉墨一路往內;進了一座格局小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