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每頓只吃一碗清湯掛麵的記錄,掛麵裡只有鹽。他下鄉的時候,就到鎮上買一溜長長的饅頭串,掛在身上晃盪晃盪,很難看,但很實用。他用礦泉水就著每頓嚼兩個饅頭了事。他有一個理論:人身上所有的養份實際上來自於五穀,菜只是讓人嚥下五穀。可以不吃菜,但不能不吃五穀。眼下這頓菜對於李百義是豐盛的了,但他勉強可以接受,李好掌握了他的心思。這些魚是江裡撈的,不花錢,所以能讓他接受。

李百義對自己苛刻,對別人大方,這通常被當做榜樣的特徵。但在李百義身上,這不僅是特徵,而近乎是一種生命了。他甚至連生病也不上醫院,挺著讓自己醫療室的人對付一下;而他大筆一揮,就可以捐出幾百萬給窮人。所以有人說,他有慈善綜合症。他所捐建的所有建築物上面從來不許刻他的名字,他也從來不領證書,別人看來這是高風亮節,實際上是他對錢有一種奇怪的輕蔑。從那個保險箱偷一筆錢開始,他就對這個東西有一種天生的厭惡。他愛的是書,不是錢。所以,只有在一件事上他肯花錢,就是買書。

可是在六年前開始,他卻停止買書了。他覺得這些書上並沒有教會他如何生活和做人。他發現,指導生活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一個人在深夜,聽自己的良心。因此他形成了一個習慣,在臨睡前,他會閉上眼睛,慢慢地問自己的內心,和它對話。他會過電影一樣把一天的事情過一遍,哪些事情不應該做,哪些事情有欠缺,他都會過一遍。他發現,自己的心靈比任何朋友都可靠,它不饒舌,很親切。它是最好的朋友,它和他交談時也最真誠,它是最好的導師。關於未來的事應該如何行,問它便知。而在文房這個安靜的地方,聽心的聲音是很方便的。這裡太寧靜了。

有一次,他為一件事煩惱:關於他是否應該買一輛新車的問題。老周等同事一致表示,購買新車並不是好逸惡勞的象徵,是效率的需要,而提高辦事效率的目的是為了慈善事業,這是說得通的,那輛舊車經常得修理,因此這是一個技術問題,無關品德。李百義拿不準,他就採用這個辦法,一連幾天的深夜,都坐在床上閉眼冥思,和自己的心對話。第四天夜裡,他終於聽到了清晰的回答,這個回答是:愛和效率無關。他立刻明白了,堅持使用舊車。

但後來有一件事真的把他難倒了,就是陳佐松要他出任慈善會長和政協委員的事。他從心裡並不願意出頭露面,但陳佐松的話很有道理,他說,這不關乎李百義自己,是關乎愛的事業。李百義用了一週時間天天深夜坐在床上,問自己的良心,當這種官是否正確,但毫無結果。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睿��

可是有一天晚上,他突然聽到了這樣的聲音:如果你對一個決定真的無法決斷,而你的心又是真誠的,那你就放下吧。他似乎明白了“放下”是什麼意思。不是放棄,而是等待。在這種等待中,除了一顆完全純淨的心之外,什麼雜念也沒有。這時,環境就起作用了。它會用事情發展的結果來向這個人昭示,如何做是正確的。

李百義對自己說,十天之內,如果他們真的批覆,要我做這個官,我就做;如果不能批覆,就是不應該做的。

十天以後,檔案批覆。李百義當上了政協委員。這是他第一次當官。他很平靜地接受了職務聘書。他絲毫也不覺得滑稽:一個殺人犯當上了立法者。他的良心沒有控告。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是這經過了這樣的心理過程,來接受這個職務的。包括陳佐松。

那天晚上,他坐在床上,突然想起了王牧師講的話。他想,我現在是代表權柄了。我應該開始害怕。害怕什麼呢?就是小心用手中的權力。他整個人緊縮起來。這是一個重要變化:以前的李百義是一個自信到了極點的人,甚至是自以為是的。他對自以為是的解釋是,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什麼也不怕。可是現在,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