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在建武市收藏界裡,博古齋沈老闆的名氣也漸漸大起來,都知道他是個老夫子,老學究,眼力強,經驗足,人也算厚道,經常能淘到好貨。
在專業的圈子裡,也有不少人和沈煉打起了交道。
說話的,就是蘇南省書畫協會的副會長,老黃。
老黃五十多歲,青年從軍,中年經商,家底殷實,交遊廣闊,跑遍了全國各地,老了之後迷上古玩字畫,醉心此道,很快就成了省裡這行的權威人士。
同行相輕,人老了有股子倔脾氣,何況老黃一直以來也都是被人捧著的人物,所以博古齋最初開業那段時間,沈煉聲名鵲起,老黃還有些不服氣,抱著‘砸場子’的態度來過幾次。
哪知道很快就被沈煉的淵博學識和眼光所折服,一來二去,倒是成了沈煉的客戶之一,經常來這裡,和沈煉聊聊古玩知識,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玩意。
建武市經濟水平比宜江市高了一個檔次,博古齋門臉位置又好,如今的博古齋客流量遠遠不是當初能比的,店裡還請了兩個小夥計,沈煉見老黃來了,不動聲色的衝他招招手,轉身進了隔壁的小隔間。
老黃眼睛一亮,這是有東西啊!
趕緊三步並兩步,跟了進去。
“得了一幅畫,我也拿不準,正想找你商量。”沈煉拿出一卷兩尺多的古畫,攤在桌上。
“你都拿不準?”
老黃十分意外,眯眼一看,整個人就是一震。
桌上是一副水墨溪山圖,濃淡、乾溼自然合拍,著墨不多,卻意境深邃,韻味無窮,雖經過多年的歷史風霜,卻依舊能看出用墨層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機盎然。
“看畫法,像是董其昌的啊!”
老黃接過放大鏡,果然在一角找到了董其昌的落款,還有兩排歷代收藏人的小印。
其中有一枚小印,尤其顯眼。
‘三希堂’。
乾隆皇帝的書房就叫三希堂,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
這枚印,乃是乾隆的收藏御印。
再起身,從全域性看畫中景物,頗為眼熟。
老黃下意識的就說:“這不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嗎?怎麼落款成了董其昌的?對了,董其昌愛仿古作!”
“原主說,就是董其昌仿范寬的,我查過,三希堂筆記、宋明國畫考、潑墨80法中,都也有過記載,有這麼回事。”
沈煉說:“正因為是仿品,我才拿不準。到底是真的出自董其昌的手,還是後人再仿董其昌。”
“我看不像是後人仿的。”
難得有一次能在見識上壓倒沈煉,老黃忍不住就賣弄起來:“董其昌仿字畫,即有前人風韻,又有自己的特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明後期,獨創一派,承上啟下。你看這裡,青綠墨,就是典型範寬,這幾處潑墨法,是董其昌的獨創。還有三希堂印也不易仿造,存世太多,稍稍一比較,就知道真假。此外,康熙乾隆兩帝,很是推崇董其昌的字畫,乾隆帝的字,倒是有六成都學自董其昌,可笑畫虎不成反類犬,猶如狗爬,倒是主席的字,非但繼承了董其昌字中的柔美文氣,還多出幾分開天闢地的磅礴之氣……”
說著,咳嗽兩聲,笑道:“扯遠了,扯遠了。老沈,我看沒什麼問題。你這畫從哪得來的,董其昌的東西是國寶,可遇不可求啊,在市面上,比齊白石張大千的還少。”
“一個國外藏家委託我鑑定的,準備去拍賣會賣掉,對方心裡也沒底。”沈煉說。
“那些拍賣行懂什麼。”老黃不屑一笑:“以為做個碳元素鑑定,就能判斷出是真是假?扯淡吧,真下功夫作假,紙張、墨都是百年前的東西,靠著鑑定根本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