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東西生長出來。就像不知是否是可欣對於我的影響,我對於丹尼的影響,然而最終有這麼個人將自己曾經的夢想以另外一個面貌延續了下來,讓他在這樣一個帶著希望的新年伊始不厭其煩的翻看著自己的夢想,並真心的為此而開心著。就像在辦公室裡滋生出不知是否該定義為朋友關係的我和辛蒂,沒有太多的瞭解,卻有共同喜歡的音樂,有心照不宣的理解。

就在這樣的不經意間,那個空蕩蕩的花園裡,於那片荒蕪的土地上,不知什麼時候開出了幾點零零星星的小花。

第十五章 DNA(二)

(二)

那個有著猛烈撞擊和一片死寂黑暗的夢最近不再出現了。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夢。

夢裡出現的是那個在我休學養病期間呆過的熟悉房間。夢裡的這個房間裡有兩個我。坐在床上的是一個我,手拿著電視遙控器,無聊的轉換著電影片道。站在窗邊的是另一個我。站在窗邊的這個我看著深陷在床裡的我,不明白為何那個我坐在那裡動彈不得,也不明白為何面前的那個我如此頹廢和沮喪。那個房間依舊是空蕩蕩的,一片寂靜無聲。只有面對著面的兩個我,站在窗邊的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坐在床上的陌生的我。一陣風吹過,吹起了窗邊的我身後的白色窗簾。然後,我就醒了。

起床,刷牙洗臉。一抬頭,便看見鏡子中的自己,滿口牙膏泡沫的在揮動著牙刷。鏡子裡反射的,是自己的容貌,我們靠著這樣的樣貌去辨識我,你,他。然而,如果沒有了容貌的憑藉,我們又怎樣從人群中找到自己呢。每天朝九晚六的我和你有什麼不一樣,街上擦肩而過面無表情的他和她又有什麼不一樣。那個藏在容貌下的自己,是不是如同外表一般的具有自己的形狀和稜角,掉落在茫茫人海中,也不會像滴落的水滴一樣失去自己的輪廓?

辦公室裡,有同事群發轉載著他在網上看到的帖子。郵件的標題就叫做“一生需要賺多少錢”,內容則是將人一生所需要的開銷做了個大致的統計:

房子:50萬(連買房帶裝潢)

車子:90萬(普通汽車15萬,10年換一次)

孩子:30萬(培養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的平均費用,不包括出國留學)

父母:萬(四位老人每人每月300元)

家用:108萬(三口之家每月開銷3000元)

養老:36萬(退休後再活15年,每月與老伴開銷2000元)

合計:至少要萬元,以每月收入4000元計,需要工作75年。

郵件最後,還有一句頗為耐人尋味的話,“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它會馬上跳出來。然而把青蛙放進溫水中並慢慢加熱,剛開始的時候它很舒適,然而等到發現水太熱時,它已經沒有能力跳出。”

這封轉發的郵件無疑地在今天的辦公室裡造成了不小的轟動,午餐話題全是圍繞著這個展開。

“房子只要50萬?這帖子是不是太old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這都是基本費用啊,這輩子就賺這些錢一直到死為止,其他啥也別幹了。”是大多數人的感慨。

“現在的人啊,就只會看表面現象。拿出一堆數字來,就能唬倒一群人。富人有富人的生活,窮人也有窮人的活法。月薪不到4000元的也大有人在,難不成人家一看這些數字,索性也不用結婚生子,乾脆直接放棄生活算了,反正怎麼樣都入不敷出嘛,何必一輩子自虐。”安琪淡定的反駁道,非常不屑這則帖子所宣傳的思想。

我其實也是不喜歡帖子裡提及的這些數字的。人們需要工作去賺錢,找到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然而這些鮮明的數字一出,彷彿是在告訴人們即便是努力工作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