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會生出疑忌,藉此將杜士儀留在長安?
退一萬步說,哪怕他就此留京拜相,權握天下,他們相見之日,怎不會是遙遙無期?
“不過,如果師傅留京,就能和師孃團聚了。”努力說出這麼一句安慰自己的話之後,玉奴便怔忡地回到屋子中,鬼使神差又取下了那一把琵琶。
彈指揮灑之間,她不知不覺彈出了一首此前幾年最熟悉的《霓裳羽衣曲》。雖是典型雅樂的道曲,可她用琵琶這樣的俗器演繹出來,卻又別有一番幽寂孤清。
她這個別人眼中的已死之人,能夠做的只有好好活下去,好好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發揚光大!
第982章 獻俘獻捷
每逢獻俘獻捷,都是整個長安城最熱鬧的時候。大唐開國這麼多年,即便武后當政年間腥風血雨,也只是針對達官顯貴的,京師那些平民百姓並沒有經歷過什麼兵荒馬亂,戰爭對於他們來說,一直都是遙遠的傳聞,每個人只惦記著奏捷時的熱鬧。就猶如此時此刻,無數人簇擁在朱雀大街兩側,用豔羨憧憬的目光看著那旌旗招展,兵強馬壯的一隊隊將卒,議論聲不絕於耳。
“聽說突厥人當年在北邊不知道打破了多少城池,殺了多少人,搶走多少金銀財帛,這下可好,杜大帥和王大帥這一聯手,立刻灰飛煙滅了!”
“陛下賞賜了兩家人不少東西,就連王大帥家的宅子也給重新修整了一遍!”
“國之大將啊,那還用說?不過,王大帥是忠烈之後也就罷了,杜大帥當年卻是三頭及第,正兒八經的進士,誰會想到他不是入政事堂拜相,而是一再鎮守邊疆?”
“所以說人不可貌相,當初大夥都只看見杜大帥文文弱弱的樣子,沒想到轉眼他鎮守朔方就已經快十年了。若是再加上當年守雲州,代州,前前後後加在一塊,得有十五六年了吧?”
作為無數百姓熱議的中心人物,杜士儀和王忠嗣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樣風光。奏捷的儀式繁複而麻煩,他們在抵達京城之後被安排在驛館先演練了兩日,尤其是那些沒經歷過這些的文官武將,更是被折騰得很慘。如今一個個走在外頭腆胸凸肚,看上去威風凜凜,可前兩天無不是叫苦連連。當一行人拐上春明大街後,一路來到興慶宮勤政務本樓下,就只見高高的樓上張著華蓋,依稀可見一身袞冕的天子,一時間山呼海嘯的萬歲聲齊齊響起。
勤政務本樓上,李隆基耳聽得這些如同潮水一般湧來的頌聖之聲,眼見得下頭那些突厥俘虜匍匐階下,他只覺得整個人彷彿年輕了十歲,那種身在雲端的輕飄飄感覺讓他舒服極了。當他上前一步舉手,將自己暴露在萬千矚目的目光下時,他彷彿有一種錯覺,那種歡呼吶喊的聲音彷彿更大了,四肢百骸都彷彿注入了一種強勁的力量。那一瞬間,他情不自禁地開口說道:“杜君禮和忠嗣,真是朕之左右肱股!”
這樣的場合,勤政務本樓上簇擁在李隆基左右的,正是左相李適之和右相李林甫,他的身後則是高力士。其餘王公貴戚固然有份在場,位置就要靠後得多,就連皇太子李亨亦然。聽到他這樣說,高力士不動聲色,李林甫笑容可掬地附和讚歎,李適之的臉上卻不由自主陰沉了少許。當杜士儀和王忠嗣並肩上樓之後,就只見其他王公大臣無不為他們讓出了一條路來。
走在左邊的王忠嗣虎背熊腰,雄毅剛猛的威勢撲面而來。而右邊的杜士儀則是下頜蓄著微須,稍顯文秀。身材頎長的他穿著甲冑,那種多年軍旅的氣息很快就壓下了他那文秀之氣,再加上塞外風霜多年,他的面龐上更多的是殺伐果敢,黑亮幽深的眼神讓人不想與之直視。至少,在對上他的目光時,李適之若無其事地轉過了頭,而李林甫則欣然頷首,彷彿不知道當年杜士儀曾經在御前直陳和他有隙。
杜士儀和王忠嗣行禮過後,李隆基竟是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