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會展現自己的才華。
陳惠現在很猶豫,在紙幣發行臨近的時候,他動搖了。而羅東尼就是要為他剃除掉動搖,堅定他的信念。他相信自己說的話,最終都會傳入太子殿下的耳朵中去的。
“整個世界的經濟貿易都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單一世界體系格局。地球很廣大,很複雜,這裡有數都數不過來的民族和國家,可也很簡單。簡單到只需要用五個經濟體就能將全世界劃分開。中國是中心,除了中國以外全世界就只有四個地區長期保持著商品貿易逆差,它們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歐洲。
最近的二百年中,美洲和日本靠出口白銀來彌補它們的貿易逆差,而非洲則靠出口黃金和奴隸來彌補逆差。因此,這三個地區都能夠生產世界經濟中的其他地方所需要的“商品”。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洲幾乎不能生產任何可供出口的商品來彌補其長期貿易赤字。於是,歐洲只能靠“經營”其他三個貿易逆差地區的出口來過日子,從非洲出口到美洲,從美洲出口到亞洲,從亞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歐洲成為全球貿易網路中的中介。為了平衡中國似乎永久保持著的順差!”在16世紀和17世紀早期,歐洲人所做的就是在亞洲各國的黃金和白銀的兌換差價之間套利,以及在某些貿易往來中,尤其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往來中充當中間人的角色。
羅東尼把除了中國以外的全世界都說的很可悲,但這話還真的有幾分道理。
全世界的白銀流向中國,中國二百多年的利益順差還只是海路暢通後的局面,在歐洲人大航海開啟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就是逆差的嗎?
想想絲綢之路,想想馬可波羅行紀。中國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怪物,一直以來,一直以來都在吞噬者全世界的金銀。
中國就是整個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二章 變化
一支南洋水師的分艦隊在傍晚的晚霞中抵達了曾母大島,也就是後世的曾母群島的主島,隨船而來的是數百名不願意再留在鴻基城的華人了。
鴻基城,也就是鴻基市,現在還是很富裕的,那裡出產的煤炭供給東南半壁江山。但是那裡的生活也是艱苦的,即便越來越多的安南土人代替中國人下井挖煤,還是經常有死人。
就跟那些生活改善後就不願意親人再當兵的老百姓一樣,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的建成鴻基城的那些華人和明鄉人,在生活富足之後也不願意自己的親人再下到危險的礦井中工作,雖然鴻基煤礦很多地方都是露天開採的,隨著下挖深度的一點點加強,工作的危險度也在一點點正好。這些人比不想親人再當兵的軍屬們表現得更直接,後者還要顧及一個榮譽、羞恥問題,甚至為了榮譽和羞恥讓親人趕緊退伍的話都不可能直接說出口,而前者就無有顧忌了。所以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安南人代替華工下井,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了幹別的事兒。
在港口買房子做生意啊,或者在安南地盤和鴻基城區域內外坐一坐外貿交流,就是很多人的選擇,前幾年他們的辛苦努力讓自己手中多少攢了點錢財,如果做生意不夠用的話,那幾家人湊一塊麼,合夥做生意也不是多麼稀奇的事。但鴻基的局面太小了,使得相當一部分人還是選擇離開了這裡。
這些人是不會給送回國的,而是先轉向了曾母群島【納土納大島】,或是留在那裡,或者是再轉往新加坡、蘇祿、婆羅洲。善於耕種和土木建設的國人,將為幾年前還只是一個小港口的曾母大島逐步修建成現在南洋水師的五大甲級水師基地之一,港口變成了大城鎮,如同奇蹟一樣。一點點的完成著曾母大島的蛻變,為復漢軍鞏固自己在南洋的基礎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