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是打!根本就談不上什麼戰鬥。這群水匪也就只有五六十人,首領被捉,又是受到突襲,很快就被擊潰,大部被捉。而被捉之後,這些水匪也知道了自己將要面對的命運。因為那個劉和貴跟他們說了一句話:

“江南總督馬大人有令,清剿江南三省水匪山賊,全部運到江蘇上海修築港口。兔崽子們,你們有福了!”

第三卷 物華天寶

第二百七十四章 接任

馬德為什麼要對各地的匪徒動手?原因十分簡單:一是為了整理治安,二嘛,修築港口自然需要勞力。雖然可以招民工,可是,民工不僅需要工錢,還需要定時的農假。如果因為修築港口而耽誤了農時,尤其是江蘇的農時,這種罪過可不是馬德能夠承受的起的,就算不耽誤農時,耽誤了港口的建築速度也不好。所以,幾經考慮,馬德終於把,“毒手”,伸向了轄區內的做無本生意的那些人。

要知道,終清朝一代,都差不多是匪患不絕。哪怕現在是康熙治下的“太平盛世”也依然如此。而且,這些盜賊還都很猖狂。即使是蘇州那樣的繁華大邑,周邊也依舊有不少水匪作案。而官兵卻十分難以捉拿這些人。因為,江南河湖縱橫,犯了案子,順河就跑,跑進長江,跑到那些大湖,甚至跑進大海,誰還能逮得著?

尤其是清朝吏治腐敗,官匪勾結的事情比比皆是,上面說要抓賊,下面卻跟匪徒們稱兄道弟。想抓人,你官兵還沒動身,人家匪徒就已經跑了。

而且,這些匪徒也不像後世小說上說的那些俠客,行俠仗義的沒幾個,作奸犯科的倒有的是!何況,就算真的是俠客,也有“俠以武犯禁”一條!逞兇鬥狠,不把國家律法放在眼裡,放在哪個時代,這些俠客都只會成為執政者的眼中釘,都只能被算為,“匪徒”。

而除了匪徒,幫派也是一個不安的源頭。

比如糧幫。它有個規矩,叫“許充不許賴”!就是說你可以冒充是糧幫子弟,可是,一旦冒充了,就不許再否認,從此就成了糧幫一員,要不然,就打你個欺師滅祖!這個規矩。使得糧幫從一建立就迅速發展,成為整個清朝國境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幫派。可是,也正因為這麼一個規矩,糧幫幫眾良莠不齊。而一百二十八家糧幫又有一大半兒都集中在馬德管轄的江南三省。

這些幫派雖然用的都是糧幫的招牌,相互之間的爭鬥卻仍然是屢見不鮮。尤其是許多剪徑的匪徒,也都是糧幫幫眾,跟各地的糧幫都有著千絲萬縷地聯絡,出了事也有糧幫庇護。而因為糧幫有運送漕糧之功。所以,為了不影響漕運,許多地方官也不好冒著得罪糧幫的危險硬來拿賊。於是,許多案子也就不了了之。

所以,馬德一面下令各地官兵捕快捉賊,一面也對糧幫下了手。他首先通令各地糧幫嚴肅幫規,幫眾不得作奸犯科、有違律法,更不能收容罪犯,要不然,將以,“通匪”論處。這種命令當然嚇不住那些江湖上的老油子。可是。馬德要的就是這種結果。各地“嚴打”。許多罪犯匪徒除了跑路躲藏,就會跑到糧幫這個大樹下面避禍,而只要那些糧幫的頭子們收容這些人。馬德就會立即跟那些糧幫頭子,“清算舊帳”。身為幫派頭目,糧幫的頭子們可沒多少正經的好人,身上犯著各種案子的也有地是。漕運改為海運以來,這些糧幫就沒少鬧事,馬德正好趁機將這個鬧事的源頭進行一遍大清洗。雖然糧幫的幫眾很多,出於江湖義氣也有可能會鬧事,可是,即便是兩百多年以後,中國人依舊信奉,“民不與官鬥”,何況現在?而且。糧幫那些真正敢鬧事的,只是那些骨幹!而這些骨幹,又有講義氣的和不講義氣的。馬德需要對付的就是那些講義氣、敢鬧事的骨幹分子。這些人,頂多只佔糧幫幫眾的幾十乃至幾百分之一,幾萬幫眾,能有超過兩千的這種人就算是了不得了,而且,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