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

那麼,問題來了。

黃一凡到底寫這一些詩是做什麼的?

讓大家念念的?

這看起來倒有可能。

這詩念起來朗朗順口,很有詩意,沒事念念看上去也很不錯。

可是,這怎麼可能呢?

既然不可能,那麼,黃一凡寫這樣的詩是做什麼的?

拿來顯擺的?

顯然更不是。

或許早些年黃一凡的確這樣做過,而且還很囂張的這樣做過。但以前是以前,現在黃一凡已經成為了教授,已經登堂入室,已成為大家的人物。不管是心態,還是性格,更或是人品都到了一個極為巔峰之境,顯擺之類的早就看淡。

那麼,到底這詩寫出來是做什麼的?

開始的時候,一眾人等怎麼也猜不到。

直到當黃一凡連續三天更新了“聲律啟蒙”之後,一眾人士終於明白了這詩是什麼意思。(未完待續。)

第七百四二章:大雅之堂

“哈哈哈,各位,我終於明白黃教授寫的詩是什麼意思了?”

有粉絲大笑一聲,說道。

“什麼意思,難道,這不就是一首詩嗎?”

“從表面上看,這的確是一首詩。”

這位粉絲說道:“而且,這還是一首寫得很美,意境很悠長的詩。但是,這只是他的表面。大家看一看,這首詩的格式非常有特色。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難道大家沒有想過,黃教授不僅僅是在寫詩,而且還是在教我們如何寫詩。”

“教我們寫詩?被你一說,好像還真是。”

這位粉絲一說,其他人士一拍腦袋,一下子醒悟過來:“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我說呢,這麼強的對偶手法,怎麼會僅僅只是一首詩呢。”

“大家再看,這首詩不僅使用了比較明顯的對偶手法,同時,對於聲律,也是嚴格要求。大家看到了沒有,這個標題寫的是一東,東是什麼?東其實沒有什麼別的意思,他取的是東的韻母發聲,也就是說,這一首詩的押韻都是與ong結束。”

“原來這個一東是這樣的意思,還有嗎?”

“當然還有,再來說一說格式。我們知道我們的詩詞對聯一般很注重格式,一個字就對一個字,兩個字就對兩個字,三個字也要對三個字。如果格式不一,那麼就會失去詩詞的美感。而此前我們學習詩詞格式都比較困難,哪怕我們知道格式,但我們也寫不出這樣的詩句。可是,這一首詩卻是用舉例的方式,從單字對到雙字對,再到三字對,七字對,甚至是十一字對,一一為我們寫將出來,簡直像抓著我們的手,親自教我們一樣。”

“這這這……這首詩簡直是絕了。”

有聽眾已然驚歎的說道。

“何止是絕。這首詩可不僅僅只是教我們詩詞,教我們格律,他在詩裡面還在傳授我們一系列無比有內涵的典故。”

“典故,我怎麼沒看出來,這首詩裡面有典故嗎,好像沒有吧,這詩就像唱歌一樣,並沒有發現什麼典故。?”

“呵呵,你再仔細看一看。就拿這一句裡面的三尺劍來說吧,這便是一個典故。三尺劍的典故出至於漢高祖劉幫,當年劉邦斬白蛇的時候說了一句,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也,這便是三尺劍的出處。還有,後面的六鈞弓同樣是出至於一個典故,春秋傳記載,顏高之弓六鈞,一鈞相當於現在的30斤,六鈞就相當於是180手,你能想,180的斤的弓是什麼樣的概念,意思是形容這弓威力很強,並且與三尺劍對應。再來說說廣寒宮……”

“好吧,別說了,我服了,我祖宗十八代都服了。”

一首詩,不僅寫得讓人拍案叫絕,更為難得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