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但其擅長騎射的傳統、輕徭薄賦的政策、以及內部凝聚力和對外感召力,使其從一誕生就具備了強大的對外衝擊力。
穆罕默德去世後第二年,阿拉伯便開始了對外擴張。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哈里發兵發西亞、北非,從羅馬帝國解體後殘留下來的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得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西部地區、埃及和利比亞。
同時,又舉兵東進,在幼發拉底河畔的卡迪西亞擊潰薩珊波斯軍隊的主力,最終滅亡薩珊波斯,將其疆域捲入囊中。
此後,阿拉伯的擴張勢頭更為兇猛,在西面,沿北非海岸一路西進,跨越直布羅陀海峽攻入西班牙和高盧南部。在東方,阿拉伯騎兵所向披靡,佔領了中亞大部分地區。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杜睿這個異數的話,阿拉伯帝國將持續發展下去,並最終在大唐天寶年間,與當時東方世界的領導者大唐,爆發了怛羅斯戰役。
那是一場遲早要打的戰役,大唐要恢復在中亞的霸權就必須擊敗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亞則必須擊敗大唐。
最終那場戰爭因為唐軍中的葛邏祿僱傭軍叛變,佔有絕對優勢的阿拉伯軍隊才擊敗由高仙芝率領的唐軍。
怛羅斯之戰的後果是阿拉伯帝國完全控制了中亞,中亞開始了整體伊斯蘭化的過程。另外一個眾所周知的後果就是中國的造紙術由此西傳,撒馬爾罕成為了阿拉伯帝國的造紙中心。後大唐帝國發生了安史之亂,唐朝的勢力啞然退出了中亞地區,阿拉伯帝國的勢力東接帕米爾高原。
()好看的txt電子書
如果一切都按照歷史原本的程序,到阿拉伯帝國極盛時期,將最後形成一個疆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臨大西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帝國。
當然,按照歷史的慣性,任何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發展到頂峰的時候,都會遵照歷史的特性,轉而走向消亡。
龐大的阿拉伯帝國從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命運,這個帝國並非像人們最初設想的那樣,是一個單純的,互助式,為了全體阿拉伯人利益而存在的國家,它的根本性質,其實就是阿拉伯貴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信仰的集合體。不同民族與不同信仰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閡與矛盾,廣大底層民眾與貴族官僚、富商階級之間存在著無法調和的階級矛盾,穆斯林內部也因複雜的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別是封建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又從帝國內部培植起離異的勢力。因此,最終哈里發政權在達到頂峰之後,帝國急劇滑向分崩離析的窮途末路,直至走向滅亡。
即便沒有杜睿發動的西征,阿拉伯帝國最終也會走向消亡,只不過歷史上阿拉伯帝國的瓦解,並非是來自外部威脅,而是源於內部,底層民眾的反抗是造成帝國統治根基動搖的主要原因。
就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帝國一樣,當經過了最初的原始積累之後,為了維持龐大的封建國家官僚機器的運轉,滿足無度奢靡生活的需求,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者只能不斷加強對農民,手工業者和奴隸的殘酷剝削。
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和勞動人民的困苦生活,形成鮮明對照。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負擔各種沉重的徭役和賦稅。城市手工業勞動者的工資很低,一個瓦匠每月工資不過三十第爾汗,難以維持最低生活。
奴隸的處境更為惡劣。有的為宮廷和貴族家庭服役,任憑主人隨意奴役和處置,女奴往往成為歌伎或婢妾,慘遭蹂躪;宮廷的男奴還被閹割,成為閹人,受盡種種非人待遇。有的在田野或礦山從事繁重的生產勞動,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尤其在底格里斯河鹽鹼地勞動的大批黑奴,為主人排水採鹽,開闢耕地,勞動最艱苦,待遇最低,每天只能得到幾把麥粉或椰棗充飢,住處不蔽風雨,處境不如牛馬。
這種等級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