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這些企業上也費了不少心思,甚至也安排了一些年輕幹部到企業任職,希望能夠培養出一批抗得住市場風浪壯大起來的企業來,但是收效並不大。
企業經營狀況並未好轉,不少企業都處於微利經營狀態,而且資產負債率也很高,債主無一例外都變成了信用社和合金會,反倒是由於在企業經營中有兩名幹部都被拉下了水,被紀檢部門查處,這也成了鎮上的一塊心病。
但是這能成為把鄉鎮企業全部拿來像窪崮鄉鎮企業那樣進行瓜分私賣麼?錢理國很懷疑,這樣肆無忌憚的把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企業就這麼三下五除二的給處理了,能收回多少資金?沒有了企業,黨委政府怎麼辦?如果有什麼需要,豈不成了光桿司令?
這樣幾乎是異想天開的改制政策依據在哪裡?是個人頭腦發熱拍腦袋之舉,還是有上邊心照不宣的授意?這些問題錢理國都覺得需要認真搞清楚,雙塬不像窪崮那樣無足輕重,一旦有所動,必定牽動全縣大局。
孔令成沉吟著沒有吱聲,只是靜靜的思索著。
就算陸為民是主管經濟的縣委副書記,在這個問題上,他也沒有權力要求一級區委和鎮黨委政府必須按照他的意圖來行動,更多的只能是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建議,至於說他在窪崮那麼搞,那是因為他兼任著窪崮區委書記和窪崮鎮的黨委書記,那是他的地盤,自然又得了他做主,但雙塬是他孔令成的碼頭,這裡一針一線一草一木都是他孔令成帶著一幫人拼出來的,而他孔令成也需要為這塊土地上的一切承擔責任,他不得不慎重。
但他也承認他自己被陸為民的話說得有些動心了。
()
陸為民在初來乍到時就在縣委常委會上提出的將鄉鎮企業局轉變職能為招商引資局的意見雖然並沒有付諸實施,甚至還被很多人當做陸為民不懂規矩的笑話四處談論,但是孔令成卻不那麼認為。
他覺察到陸為民似乎對鄉鎮企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而在上一次陸為民來雙塬調研時陸為民就談到鄉鎮企業如果不徹底解決權屬的明確問題,那麼就很快會走入死衚衕,尤其是像雙峰這樣地處內陸地區,無論是在人才資源還是市場資訊抑或是產品創新都不佔優勢的鄉鎮企業,一旦失去了其最初因為機制靈活帶來的活力優勢,那麼很快就會淪為二國營式的企業,迅速走向沒落。
這個論斷讓孔令成頗為震動,他這一段時間都在認真琢磨陸為民的這個觀點,而且為此還專門按照陸為民的這個觀點對雙塬的鄉鎮企業搞了一個調研。
最終他驚訝的發現自己得出的結論就是陸為民的觀點基本準確,這些鄉鎮企業在經歷了幾年的興盛發展之後似乎已經達到了巔峰時期,現在正在緩慢的向下滑落,雖然從92年鄧公南巡之後隨著全國整體經濟形勢向好又迎來了一個短暫輝煌期,但是孔令成還是感覺這更像是一種迴光返照。
孔令成也意識到恐怕鄉鎮企業一樣需要進行改革,問題是怎麼改?主要需要解決什麼問題?這才是關鍵。
像陸為民提出的那樣徹底解決權屬問題,政府全面從企業具體經營中退出,不再過問企業經營,這樣做是否妥當,是否符合雙塬目前的發展大勢?這樣做究竟能產生多大的刺激效應,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未知數。
孔令成不得考慮多一些,到現在他還沒有摸清楚曹剛的底細,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不徵求曹剛的意見,只怕就會帶來相當大的麻煩,他不知道陸為民是否在這個問題上和曹剛溝透過,是否接到了曹剛的示意。
明確權屬帶來的激勵性是無與倫比的,這是人的本性所致,尤其是在目前國內職業經理人概念還遠未形成氣候的情況下,經營者即所有者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在中小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陸為民也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