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能湧現出更多的儒帥,不知陛下覺得如何?”
趙佶當然明白童貫的真實目的,說得娓娓動聽,實際上就是想染指太學。
不過趙佶並不反感,挑起大臣的鬥爭正是帝王傳統的御下之術,蔡攸死後,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相國,眼看蔡京權勢日益坐大,光靠梁師成一人不行,他確實還需要再找一個心腹來壓制蔡京的權勢。
童貫想染指太學倒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讓童貫來牽制蔡京,趙佶便笑了笑道:“這個提議不錯,愛卿寫份正式奏摺上來,讓朕再好好考慮考慮!”
官家的考慮考慮實際上就是準了,只是不會那麼直接表示同意,需要委婉一點。
童貫大喜,“感謝陛下理解!”
趙佶的心情著實不錯,他又童貫笑道:“去告訴西夏人,就說比武之事,朕準了!”
這個決定卻讓童貫倍感壓力,雖然他知道官家是想好好教訓一下西夏人的狂妄,但這種事情沒有絕對的把握,李延慶畢竟經驗不足,失手怎麼辦?
但聖意不可違,他連忙起身,向西夏人的席位走去。
大棚內,眾人紛紛圍住李延慶,祝賀他登頂,花榮不解地問道:“賢弟怎麼只有二十九支箭?”
李延慶這時已經想到了原因,他有一支箭是替楊再興擋禍了,當時他只顧關心楊再興的病情,卻忘記把箭要回來了。
“之前我已經用掉一支箭,後來卻忘記了。”
眾人頓時想起來了,何灌笑道:“不過也幸虧少了一支箭,我們才有幸看到了延慶一箭雙鵰的絕技。”
張清豎起拇指讚道:“那個機會轉瞬即逝,想抓住它必須事先判斷箭勢,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李延慶笑道:“其實大家都能做到,只是我正好遇到了,形勢所迫而已。”
這時,童貫快步走進了大棚,眾人紛紛行禮,童貫擺了擺手,對李延慶道:“你準備一下吧!西夏人向我們挑戰,天子已經同意了。”
眾人皆愣住了,但李延慶卻事先已經想到,他連忙問道:“不知他們打算怎麼挑戰?”
童貫嘆了口氣,“按照西夏人的規矩,各射三箭,生死由天!”
李延慶默然,大棚內炸了鍋,所有人都憤恨道:“這裡是大宋,怎麼能按西夏人的規矩來,就算挑戰也要按大宋的規矩來辦!”
童貫高聲對眾人道:“慶曆議和時,雙方曾在西夏比劍,當時是按大宋的規矩,他們剛才就提出了對等的原則,天子也同意了。”
大棚裡安靜下來,既然天子已經同意,那還有什麼可說,眾人都向李延慶望去,李延慶沉默片刻道:“我可以和西夏人比箭,不過我要換一把弓,請稍等我片刻。”
童貫連忙問道:“你的弓在哪裡?”
“就在外面,我朋友替我拿著。”
童貫點點頭,“你不用去,我讓人替你去拿!”
楊再興站起身道:“我知道他們在哪裡?我去吧!”
他快步向外走去,童貫急令兩名士兵跟上,不多時,士兵將李延慶的銅弓鐵箭拿了回來。
李延慶接過沉甸甸的弓箭,他冷笑一聲,既然撒金不肯死心,那就休怪他出手無情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二十一)
最後一個出場的是何灌,他同樣表現出色,以四百五十分的總分屈居第三,他只比花榮少了五分。
爭霸賽最終結果出臺,李延慶以五百四十五分的絕對優勢奪魁,花榮以四百五十五分奪得第二,何灌以四百五十屈居第三。
這次弓馬大賽完全出乎汴京人的意料,不僅第一名和預測不符,而且前三名也和預測相差甚遠,這就意味著絕大部分的人下注都輸了。
不過這也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