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一旦王守義不配合。他們空有內閣的權威,空有樞密院的權威,也不一定能調動到一支兵;若是此刻王守義投降金軍,襄陽鐵定失守,他們這些文臣,鐵定淪為金軍的俘虜。
當然了。這只是假設。
實際上,王守義對陛下最為忠心耿耿,殺他容易,投降金軍難。
可王守義,玩起非“暴力不合作”。他們也沒轍。
汪伯彥、張俊等人不可能像後世的袁崇煥那樣,不經請示就斬殺毛文龍。不說成功率有多高。即便是成功了,惡劣影響太大了,他們的官也做到了頭。
況且,皇上說過,以文制武,不是內行插手外行,內行指揮外行;而是文人負責軍隊紀律,負責思想工作,負責後勤糧草運輸;而武將排兵佈陣,調兵遣將,出擊敵人。
此時,這些大臣只能“說服教育”為主…………
王守義道:“各位閣老,此次金軍南下速度太快了,沿路州縣根本來不及點燃烽火,或是快馬報信,若是所料不錯,此刻金軍必然是晝伏夜行,專門行走偏僻的角落,才避開大城池,免去了被發覺。而這股金軍人數少而jing,若是派兵兩萬出擊,必然重創,甚至是全殲!”
“此話有理!”張俊點頭道,“只是二萬似乎有些多了!”
這兩萬,不是指兩萬民夫,或是雜兵,而是指兩萬jing兵,
“襄陽城內,兵馬至少有二十萬。這二十萬軍隊中,一半是民夫,搬運攻城器械還可以,對戰金軍,絕對是一潰千里;還有五萬是預備軍,頂多是做到隊形齊整,一旦遇到血戰,也會崩潰。”汪伯彥道,“唯一善戰的只有陛下親衛近五萬之眾,若是抽調兩萬大軍與金軍一戰。襄陽城必然空虛,一旦金軍奇襲,襄陽恐不保!其實兵力空虛是小,一旦戰敗兩萬兵馬覆沒,那時襄陽可能就不保了。襄陽不保,全軍士氣必然潰散,士氣一散,那時大軍潰敗,皇上就危險了。“
襄陽城,就是一個大龜殼。
只要是保住了襄陽,靠著襄陽鞏固的城防,強兵在手,儲備充足,足以抗住二十萬金軍進攻;可若是大龜殼丟了,即便是城外取得大捷,也是大敗。
謹慎為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金軍發起進攻,到渡過黃河,到兵臨襄陽,都需要籌備糧餉、鼓勵全軍士氣、任命元帥等,需要經過一系列過程,涉及極廣,不可能一點風聲也沒有。可是金軍就這樣來了,好似天兵天將降臨,一點徵兆沒有。”
張俊道,“金軍,千里奇襲襄陽,我們竟然一點訊息也沒有得知,這不可能。我懷疑這是假的,是有人造謠,刻意蠱惑人心!”
張俊有些懷疑這是假訊息,只是事關皇上安危,哪怕是假的,也要重視。
一旁的範仲尹沉思道:“只是萬一是真的…………不能不防!”
接著,呂頤浩、朱勝非、沈該、陳康伯、權邦彥也是紛紛說出了意見,說一千,到一萬,根本在於慎戰。
因為此刻,對金軍的一切虛實,都是不知曉,他們不得不採取最為保守,最為謹慎的戰略,這固然會失去戰機,但是也避免了犯下大錯誤。
而此時,僅僅是靠著猜測,就盲目大軍出動,太冒失了。
“最多隻能是一萬!”最後,文臣們集體拍板。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一味的防禦,處處防禦等於處處不防禦。而最好的防禦,就是積極進攻,消滅了敵人,敵人死光光了在,自然不需要防禦了。不需要防禦才是最好的防禦。”
“若是出動兩萬兵馬,我有九層信心,將金軍一股重創金軍;可若是僅僅一萬,救援有餘,追殺不及!”王守義道,“若是這一戰,不能全殲這股金軍,讓它從容退去,必然大漲敵人士氣,不利於我軍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