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我打算成立軍部!”趙樸開口道。
“軍部是什麼?”在座的文武立時心中伸出疑問。
趙樸解釋道:“戰爭之道,在於廟算,多算勝。少算不勝。我朝缺乏強兵,有無名將,無漢唐強兵,無孫武、白起、韓信之將,為今之計,只有以拙破巧。集聚眾人智慧,共同制定作戰計劃!”
軍部,相當於後世的參謀部。
而在大宋樞密院,也扮演著參謀部的一部分角色,只是很可惜,真正起到作用很少,大多時刻。起著負面作用。
此時,武備學堂還未培養出太多高素質人才,滿朝的文武又不爭氣,更為嚴重的是黨爭極為厲害,只能是成立軍部,起著參謀作用。
講述了軍部的職責之後,趙樸道:“軍部,不在朝廷機構編制中,只是暫時的編制,人員由我親自任命。主要是負責制定作戰計劃,我軍長遠戰略。作戰計劃要詳略得當,在具體的指揮上可以靈活,而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必須要詳細至極!”
而臨時成立。意味著可以隨時解散;不屬於朝廷機構,便於控制是,少去了黨爭。
………………
有些機構,是不編入朝廷編制的,屬於私密機構,而朝堂的大臣很難干涉,很難制約。這些機構的特點,往往是品級很低,甚至是沒有品級,可是卻負責一些私密的事情,在大致方針上,影響皇上決策。
比如,內衛,專門負責保衛和情報,主要是監視朝中大臣,探查朝廷大臣**。這個機構,自然是為大臣不喜歡,自然是遭到大臣們集體反對。根本無法正式成立,只能是私下裡,以私衛的形式存在。
而軍部也是如此!
在大宋,兵部、樞密院、各部軍隊,彼此之間,相互制約。樞密院有調兵權,當無統兵權;兵部有統兵權,但是無調兵權;而各部軍隊,沒有上級命令,根本不得調動。總之三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配合,最大程度的將兵權握在手中,避免了軍閥割據。
但是在三者之間,缺少一個大腦般的存在,協調彼此。
於是,趙樸想到了參謀部,便創立了軍部。
成立軍部,主要是集中思想,全力制定合理的軍事作戰計劃,減少黨爭,減少內耗。
只是設定軍部時,趙樸沒有打算將他設定為朝廷機構,為的就是防止軍部權力擴大。隨著戰爭的繼續,軍部權力會擴大,甚至是凌駕於諸多的朝廷機構,那時會破壞朝堂的穩定,引發一系列可怕的後果。
在座的都是精明之人,立刻明白了軍部所在。
若說內閣,是文臣的首腦;而軍部,這是軍隊的首腦。在未來幾年戰爭中,軍部必然佔據重要位置。而若是能夠佔據一席之地,也意味著話語權的擴大。
“陛下,軍部幾人?”趙鼎率先問道。
“進入軍部者,必須要知兵之人。進入軍部。人數按照具體情況確定,暫時八人,若是情況有變,可以適當增減!”趙樸含糊道。在他的設想著,軍部的主要成員,將是武備學堂的學員為主,以八字軍主要將領為框架,構成一個整體。
接著,趙樸又大致的講述了軍部的參謀職能。
中國在很早就有了廟算的思想,在宋代就有了簡單的參謀制度,可是至始至終,就沒有蛻變成真正的參謀機構。
打仗,更多是靠著武將的經驗。
若是武將經驗豐富,抓住敵人破綻,擊敗敵人,就勝利了;反之,武將經驗差一些,則是被敵人打敗全軍覆沒。而大的戰役指揮上,往往是靠著元帥,想當然的作戰,或是一些狗頭軍師你一言我一語,元帥最後做選擇題,選擇對了,就勝利了;選擇錯了,就輸得褲衩也沒有了。
此時,戰爭更是一種藝術,全靠雙方水平決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