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很微妙的問題
海軍這邊,原來在上海的最高指揮官是第一外遣艦隊司令鹽澤幸一少將,但是隨著海軍大批艦船增援,日本海軍專門成立了第三艦隊,由海軍中將,56歲的野村吉三郎海軍中將出任艦隊司令,接管了上海作戰的指揮權
要說起這個野村吉三郎,和中國人還真是有點瓜葛這位野村早年畢業當航海長時,他的那艘軍艦叫“濟遠”號,就是北洋艦隊方伯謙臨陣脫逃,最後被日本人當成戰利品的那艘巡洋艦日俄海戰,“濟遠”號在旅順口觸雷沉沒,野村逃得一條小命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野村的仕途之後是一片燦爛,此時剛剛由橫須賀鎮守府長官調任第三艦隊司令
之所以讓野村出任司令,是因為他曾經任駐中國的第一外遣艦隊司令兩年,也就是鹽澤幸一現在這個位置,對中國情況比較瞭解
上海方面的陸戰隊司令,也跟著換了人,由同樣在中國有過駐守經歷的植松練磨少將出任上海特別陸戰隊司令,原任司令鹽澤幸一改任參謀長
而陸軍方面,最高的長官自然就是第9師團的師團長植田謙吉中將和一般出身九州、長州等在日本素以武勇著稱的將領不同,植田謙吉出生於大阪這樣一個被很多日本軍人瞧不起的商業都市
植田謙吉,時年58歲,號稱陸軍中的“長老”,翻翻他的閱歷,學騎兵出身,還真沒打過什麼大仗,最多就是到西伯利亞參加干涉蘇聯,跟蘇聯紅軍游擊隊交過手不過,讓他掛帥出征,也同樣是因為他在中國呆過快兩年,出任駐中國駐屯軍的司令,好歹對中國人也算是瞭解一點
混成24旅團,旅團長是下野元彌少將
下野元彌,原本就是12師團的第24旅團長只不過這回跟他出徵的四個大隊,半數來自另一個旅團任用下野元彌的理由也很簡單,他曾經在中國北洋政府中作過軍事顧問,也算不至於對中國啥都不懂
看得出,日本陸海軍在挑指揮官人選的時候,都是以對中國有相當瞭解,作為選拔的標準不過人挑好了,可陸海軍兩邊都是中將對中將,少將對少將,誰指揮誰呢?
這回到底是海軍求著陸軍出兵,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最後商量的結果是,在第9師團還未到達上海時,海軍植松練磨少將的陸戰隊要服從陸軍混成24旅團下野元彌少將的統一指揮,而下野元彌陸軍少將又要服從野村吉三郎海軍中將的指揮,等到植田謙吉中將到達上海,則全軍歸陸軍植田謙吉中將指揮
海軍的這幫領導,蠻以為自己讓了步,陸軍這幫人總不會橫生枝節了於是還在混成第24旅團向上海航行的途中,暫時負責最高指揮的野村吉三郎海軍中將即向混成第24旅團下達命令命令混成第24旅團在吳淞附近登陸,準備攻擊吳淞要塞
就是這個命令,讓下野元彌從此踏上了不歸路
感謝“花為誰開”書友的月票(未完待續)
第六百一十七章 抗戰 淞滬抗戰 下野覆滅(二)
吳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就如同是長江的咽喉,不拿下吳淞口,徹底摧毀炮臺,進出這裡的日軍軍艦、運輸船都會戰戰兢兢
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中將,是任上海方面日本陸海軍的總指揮,至少名義上是這樣野村吉三郎認為,為保證後續部隊能在上海安全登陸,必須奪取吳淞,
因此,自2月4日吳淞炮戰之後,雖然吳淞炮臺已經被炸得面目全非,並且再也沒有開炮炮擊過國王的日軍軍民艦艇,日本海軍的軍艦還是每天會到這裡來轉一下,打上一陣炮
不過,這次是陸軍登陸,和之前增援的海軍陸戰隊在上海市內日本控制區登陸不同,這次是在吳淞登陸,屬於敵前登陸,可不會很輕鬆
因此,為了給陸軍在吳淞附近開闢一個登陸場,野村吉三郎命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