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進村。不過礙於人家一路相送,就笑著說道:“沒有關係。老鄉們陪著我們走了遠的山路,說起來我們還要感謝各位呢。”
老鄉連忙擺手說:“不用感謝,幾步山路而已,山裡人都習慣了。”然後帶著幾分留戀的說道:“等各位領導回來地時候,咱們在村裡再好好招待。”
“好說,好說。”送走了三步一回頭地老鄉,大家都感覺心中一陣溫暖,心中感慨,這才是淳樸的山民啊!
等老鄉們走遠,大家收回心神,于海洋就高呼一聲說道:“大家再加把勁,眼前就是付家村,要休息等到了目地地再說。”
周遊和李石楠都是如釋重負的表情,長舒一口氣道:“可算是到地方了,要說這山路也太難走了。”說著周遊忽然現白文靜還在看老鄉們離開的方向,不由得推了他一把,笑道:“看什麼呢,還捨不得了?”
白文靜神情略微疑惑的搖頭道:“不是,我只是覺得剛才離開的那幾個老鄉似乎對這個付家村心存畏懼。”
“什麼?”李石楠奇怪道:“怎麼會心存畏懼,你看錯了吧。”
白文靜訕笑一聲,摸了摸鼻子道:“可能是我想的太多了。”
也就是大家說話的功夫,付家村村口立著的一座巨大的黑色牌坊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第二百零五章 冷遇】………
牌坊,民間有叫牌樓的,早年間是封建統治階級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當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宮觀寺廟是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不過主要的作用就是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同時一般傳統的大家族祠堂的附屬建築物也會看到牌坊,是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
而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據有關專家介紹,就結構而言,牌坊的原始雛形名為“衡門”,是一種由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樑構成的最簡單最原始的門。關於“衡門”,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最早記載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據此推斷,“衡門”最遲在春秋中葉就已經出現。
不過要說到揚光大,卻還是要從明清兩代說起,只不過這一些距離白文靜等人還太過遙遠,在現代人的眼中,牌坊也不過是一處標記著歷史符號的古蹟罷了
眾人眼前的這座牌坊一間兩柱,古蹟斑斕,黑漆漆的石頭上面陰刻的圖案花紋早已經被歲月磨礪的不可分辨,牌坊基座之下更是亂石堆砌雜草叢生,也不復往日的光鮮亮麗。隨著夕陽西下灑下的昏黃殘輝灑落在石牌坊,一股蒼涼孤寂的感覺油然而生。
周遊看到這個牌坊第一眼的時候就忍不住掏出了相機,咔咔咔一通猛拍,而白文靜卻是把目光投向了牌坊下幾個閒坐地老人。
那是幾個外表乾癟黑瘦的老鄉,看年紀似乎都在五十以上了。不過山裡人因為風吹日曬的比較顯老,具體的年紀也是不好從外表判斷。=
遠遠的這幾個老鄉就注意到了紅十字醫院醫療隊的一行眾人,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卻是和鳳凰寨的村民大相徑**。人家鳳凰寨的村民見到醫療隊是什麼樣子,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別管一開始人家村民是不是真心歡迎,最起碼錶面功夫做地很到家。
可是再看這個付家村,冷冷清清,除了張眼望去村內炊煙裊裊還看得出來這是到了晚飯時間。其他的一點熱乎氣都看不到。
“李秘書,我說咱們鎮子裡是不是沒有事先和村子裡做好溝通啊?”于海洋心裡也是一陣忐忑。這是他第一次帶隊下鄉,這要是中間出點什麼問題,在這麼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