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即使這些溫情是我們自己想象的,也可以暫時幫助我們抵禦人世間的風寒。

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三個好處是,可以控制他人。當然,這種控制感也是想象的、虛假的。需要這種控制感的原因是,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他不能肯定別人會對他好,所以需要控制他人的態度,這樣可以讓自己感到有信心一些。

大家已經看得很清楚,這些好處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好處。如果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這樣的安全感是很不穩定的;假想的溫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露出其本來的面孔,結果是更令人難以承受的冷漠;而假想的控制感,會使人覺得自己對他人有巨大的權力,這遲早會導致關係的破壞。不僅如此,在他控制別人的同時,他自己實際上也失去了自由,他時常會有被別人控制的感覺,言行舉止都會過多地考慮別人會怎麼想,就好像在為別人而活著。

只有成長本身會帶來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這種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所以它非常穩定可靠。當然,即使是一個成長得很好的人,也會需要溫情,但是他所感受到的溫情是真實的,不帶任何虛情假意。至於控制感,他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理性的控制除外,比如作為行政首腦對下屬的必要控制),他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別人對他的態度的好壞,對他的自信心沒有任何影響。

要在心理上劃清與他人的界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久的努力。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自己在哪些看法、情感和行為上與別人的界限不清楚。然後一條一條慢慢地在那些不清楚的地方畫上清楚的線。這樣做會有一些痛苦,但也會有更多的成長的喜悅。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並不意味著他不需要別人,也就是說,他並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擔一切,拒絕別人在情感上和行動上的支援。自我界限清楚意味著,一個人與他人接近,但沒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近到把別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還是他,別人還是別人;與此同時,他也不會離別人太遠,不會遠到喪失愛自己想愛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從別人那裡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與溫情。

即使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朋友之間,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清楚的自我界限。那種消弭了自我界限的情感,遲早會對身處這種情感關係中的每一個人造成傷害。也許有人會說,在這樣親密的關係中把界限弄得那麼清楚,會不會使關係變得很冷漠?回答是不會。因為自我界限清楚,並不意味著沒有情感。而且,兩個都有著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實和最有價值的。

讓我們近一點吧,因為我們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或者我們互相離遠一點吧,但是不要遠得在我們彼此需要愛的時候,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2002…8…15

咀嚼孤獨

馬克思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現代心理學的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人是被他所處的關係所造就的。沒有關係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也不可能有人類社會。

對一個個體來說,他可以處於兩種完全不同的關係之中:一種是與配偶、親人或朋友在一起,享受交流情感和觀念的愉悅;另一種是沒有“關係”,沒有與他人的交流,這是一種特殊的關係,我們稱之為孤獨。

表面地看,孤獨不是一種好的狀態。渴望交流是人的最本質的特徵之一,沒有交流,心靈就會像沒有養分的植物一樣枯萎。但是,從更深的層面來說,孤獨同樣也是人的最本質特徵。在生物進化史上,從低分子物質、高分子物質到單細胞生物的飛躍,成就的就是一個偉大的孤獨。細胞膜的出現,為個體與外界隔離創造了條件,也就是為孤獨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