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這也是他們遊淨慈寺的最後一景,看過這口鐘後,便要出淨慈寺,奔雷峰塔。
現在的這口鐘也是八十年代重修淨慈寺時重新鑄的,而且還是在日本佛教界的捐資相助下重鑄的。淨慈寺乃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八十年代重修淨慈寺時,日本曹洞宗得知,為報答祖庭恩德,捐贈三千萬日元由中方重鑄大梵鍾一口,作為中日佛界友好的紀念。
重鑄的這口鐘高…六米,直徑二點三米,重達一萬公斤,造型古樸,鍾外鑄刻有《妙法蓮華經》的**六萬八千字,每敲一下,餘音達二分鐘之久,十分渾重動聽。這口鐘是按照明代時的鐘所鑄,大小、重量皆相等。
南屏晚鐘此前最重最大的鐘便是明朝洪武年間,住持夷簡修葺寺宇重建鐘樓時,以舊鐘較小,積銅二萬餘斤(一公斤等於二斤,也就是一萬公斤了)重鑄的大鐘。
清朝末年,銅鐘在戰亂中消失。現在這口鐘鑄成前,南屏晚鐘已絕響近百年。銅鐘鑄成後,中日佛教界人士四百多人歡聚淨慈寺,舉行隆重的大梵鍾落成法會,敲響了一百零八記雄渾有力的鐘聲。
這次日本的佛教交流團是由日本的天台宗與分支日蓮宗所組成,來華也是主要與中國的天台宗交流,而曹洞宗乃是禪宗的分支之一,故而淨慈寺雖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庭,這次卻未同來。
現在的淨慈寺,是天台宗的寺院道場。但歷史上,淨慈寺並非一直都是天台宗所掌,也曾多由禪宗所掌,是最近幾十年來,才由天台宗所住持。
方慕南一邊向白羽裳作介紹,一邊帶白羽裳登樓賞鍾。賞看一番,照相留念後,二人便出了淨慈寺。“南屏晚鐘”的碑亭卻是在淨慈寺外,二人進寺前便遠瞧了幾眼,這時出寺卻也仍是隻瞧了幾眼,沒有近前,便直奔往對面的雷峰塔。
這座碑亭,方慕南卻是打算放到傍晚重遊時再往近賞。到時,站在南屏晚鐘的碑前,聽著南屏晚鐘的鐘聲,看著雷峰夕照的美景……
第五十章雷峰塔敢為佳人捨命否
第五十章雷峰塔敢為佳人捨命否
雷峰塔建於南屏山的支脈夕照山上,因古時有雷姓人家居於此,故稱雷峰,雷峰塔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雷峰塔與淨慈寺一樣,都是由五代時的吳越王錢弘俶所建。淨慈寺建於前,雷峰塔建於後,雷峰塔建成只一年後,吳越便滅國了。
據說,錢弘俶是為慶祝他寵愛的一位妃子黃妃得子而建,因此塔落成後,初名“黃妃塔”或“皇妃塔”,又因位於西關外,為磚石所造,又稱作“西關磚塔”。後來吳越滅國,人們便漸以地名之,稱為“雷峰塔”。建塔的原因還有說是錢弘俶為祈求吳越國泰民安所建,但建成一年就遭滅國,實在有點兒諷刺。不過近年又考究出錢弘俶建塔的真正原因,是為了供奉後來雷峰塔倒塌,地宮顯露後從中起出來的如來佛祖的佛螺簮發舍利。
錢弘俶此人國王做得不怎麼樣,但卻畢生崇信佛教,他為吳越國王時,在境內廣種福田,建造佛塔、寺廟無數,著名的六和塔也是這位吳越王所建造。在風雨飄搖的五代亂世,他不思治國強國,卻是總為信佛之事而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不過,這位亡國君主卻在佛教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五代末葉佛教衰頹時代的大護法。他即位後,奉天台德韶為國師,執弟子禮。又從永明道潛受菩薩戒,自號慈化定慧禪師。他欲學天竺阿育王造塔,乃以銅鑄八萬四千小寶塔,中納寶篋印心咒,廣行頒施,總計十年完成,這些小寶塔甚至遠傳至日本。他還為復興天台宗,遣使赴日本、高麗等地,求取天台宗典、論疏,致令天台教觀盛然而起。
“……這就是立場與出發點的不同,從佛門來看,錢弘俶自然是為他們做了好事,大力推廣佛教,又建了許多寺廟、佛塔,這個佛門的大護法當之無愧;可從吳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