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後人評說,卻是一個千年不變、永久的話題:正所謂“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過去的事情,有些隨著時光的流逝,事過境遷後,再重新審慎地反思,會有不同的考慮和看法。“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誠如法國哲人狄德羅所說:偉大的歷史人物就像是一棵大橡樹,在它的蔭翳下,小花草都得不到陽光雨露的滋潤而被無情地扼殺;但它亭亭若蓋的蔭翳,卻是後來人乘涼的好去處。

能夠給子孫後代帶來福祉的偉大人物,人們總是會永世銘記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008年1月6日(星期日)

拉什莫爾山觀感

拉什莫爾山觀感

記得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曾經說過:偉大人物就像是棵大橡樹,在它的蔭翳下,小草終日不見陽光,也得不到雨露的滋潤,大多都被窒息死了;但是後來者,卻都能盡享“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實惠和蔭庇。寓意即是:精神上的“大”,愈遠愈見大;而且,也只有遠,才能成其“大”。難怪常言道:千秋功業,後人評說!

中國古代的賢哲也曾說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樣,把精神上的大,和形體上的大,二者關聯起來了。中國古代就有許多名山古剎,實踐著這一世俗的哲理。

美國也不例外。建國雖不過短短的200多年,但要彪炳史冊,立意將其建國創業的元勳、功高蓋世的偉人的雕像樹得高高的,立於山峰之巔,充分顯示其形體和精神之偉大!精神上偉大的人物,如果形體上也顯得高大,二者相互幫襯,將會產生出一種不可思議的強大精神力量,教育和激勵人們奮發向上,不斷進取。不過,即便是一個好的創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經過許多次的反覆、許多代人的努力,最後時機成熟,才能一錘定音,成就一件好事。這也應驗了“好事多磨”的諺語。

早在1923年,南達科他州的歷史學家多恩。羅賓遜就曾建議過在黑山上雕刻群像。當然,當時的考慮,主要是出於商業和藝術的目的:為了吸引遊客和發展藝術。他擬對著黑山從平原升起的西方,在入口處立像,作為進入落磯山脈的序曲。在此,抵禦了天然侵蝕的花崗岩岩層,形成了一些尖塔巖;這些尖塔巖的聚合,使人聯想起了哥特式教堂的塔頂。羅賓遜想將這群尖塔巖,雕刻為對發展該區域有汗馬功勞的美國印第安人和美國探險家的群像。但倍遭因循守舊的人們的刁難和反對,而且振振有詞:雕像?尖塔巖可是上帝的傑作和創造啊!萬萬動不得!更早些,1849年,密蘇里州參議員托馬斯。哈特。本頓曾提議過在落磯山上立一尊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大型雕像;但似乎毫無反應,石沉大海,一紙空言。直至1886年,紀念體現自由精神的美國建國,150英尺高的自由女神銅像由巴黎萬里迢迢運往美國,落戶在紐約曼哈頓區大西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成為了美國、乃至世界最有名的一個觀光景點。以此,人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一個偉大的國家需要有偉大的藝術!

1927年,美國第30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宣佈開闢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區。從此,年逾六旬的格曾。博格勒姆開始了他歷時14年、終其一生的總統巨像雕刻工程。

格曾。博格勒姆,一個丹麥摩門教人的兒子,1867年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在法國巴黎學習的藝術。回國後,一直工作在他藝術家哥哥索倫的陰影下,無聲無息,甚至當幾項工作已使他曉有名氣時。他曾為紐約的自由女神像複製過火炬;為紐約的聖約翰大教堂複製過聖者和使徒像;新澤西州紐瓦克的林肯坐像和美國國會里超大尺寸的林肯半身雕像,也是他的作品。1915年,他還曾參與過佐治亞州“南部同盟紀念雕像”的設計和構思。他醉心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