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所說的如同圓環沒有盡頭,不知它的規律,終而復始,就是說的這種情況。

(三)《靈樞·動輸》第六十二主要內容如下:

1. 梗概:

黃帝向岐伯詢問在十二經脈中,為何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這三條經脈搏動不止。針對這一問題,岐伯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後續還探討了脈氣在寸口的執行、營衛之氣的執行等相關問題。

2. 主題:

主要圍繞十二經脈中手太陰、足少陰、足陽明三經的氣血搏動和輸注現象展開討論。重點探究這三條經脈搏動不休的原因,以及它們與全身氣血輸注的關係。

3. 情節:

關於三經搏動不止的原因:

足陽明胃經:胃為五臟六腑之海,胃中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質上輸於肺,肺氣從手太陰肺經開始循行於十二經脈。經脈的搏動依靠肺氣的推動,人一呼一吸,脈各跳動兩次,呼吸不停,脈搏跳動也不止。並且,胃氣上注於肺後,其中悍氣上衝頭,循行經過諸多部位後又合於陽明,使陽明脈搏動不休。

足少陰腎經:衝脈為十二經之海,與足少陰的絡脈共同起於腎下,出於氣街,與足少陰經並行,其中又有支脈發揮溫養脛部和足部的作用,這是足少陰經脈不停跳動的原因。

關於脈氣在寸口的執行:脈氣離開內臟外行經脈時,起初強盛,上達魚際後逐漸衰散,其執行氣勢減弱。

關於營衛之氣的執行:營衛之氣上下相貫,如環無端。若突然遇邪風或逢大寒,外邪留滯四肢,會使手足懈惰無力,導致營衛執行失常。但四肢末端是陰陽會合之處,也是營衛之氣循行的必經之路,邪氣阻塞小絡脈後,像“四街”這樣的路徑能開通,營衛之氣仍可執行,待四肢末端邪氣祛除,各絡脈又溝通如初,營衛之氣繼續迴圈。

4. 指導思想:

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將人體的經脈、氣血、臟腑等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例如,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的氣血執行與全身的氣血輸注密切相關,反映了人體各部分之間的緊密聯絡。

強調了氣血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認為氣血的正常執行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關鍵。如對三經搏動不休的探討,實質是對氣血在這些經脈中執行特點的深入研究,為理解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提供了理論基礎。

蘊含了中醫的動態平衡思想,如提到陰陽脈的協調關係,陰陽俱靜俱動應如引繩相傾,若失去平衡則為病態,這體現了中醫追求人體陰陽平衡的理念。

二、對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詩讚《靈樞第 62 章“動輸”第六十二》:

《贊靈樞動輸》

靈樞奧秘動輸章,

經脈玄機妙蘊藏。

脈動陰陽相燮理,

氣行天地任徊翔。

岐黃智慧千秋耀,

醫道精華百世昌。

探索玄微無止境,

傳承國粹譜新章。

詮釋:

詩的首聯“靈樞奧秘動輸章,經脈玄機妙蘊藏”,點明瞭《靈樞》第 62 章“動輸”所蘊含的深奧奧秘和精妙之處。

頷聯“脈動陰陽相燮理,氣行天地任徊翔”,描述了經脈的搏動與陰陽相互協調的關係,以及氣在天地間自由執行的情景。

頸聯“岐黃智慧千秋耀,醫道精華百世昌”,強調了岐黃醫學的智慧光芒照耀千秋,醫道的精華將百世昌盛。

尾聯“探索玄微無止境,傳承國粹譜新章”,表達了對探索玄妙醫學知識的無盡追求,以及傳承國粹、譜寫新篇章的決心。

整首詩透過對《靈樞第 62 章“動輸”第六十二》的讚美,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