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邪氣藏府病形 第四 法時(第3/5頁)
章節報錯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黃帝曰:刺之有道乎?歧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遊於巷;中肉節,即面板痛;補寫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
一、七律詩讚《用周易哲學深度解析靈樞第 4 章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法時》
陰陽變化藏府間,邪氣傷人各有端。
上下無常中經絡,表裡相傳內外寒。
色脈相應決死生,工神之妙在明辨。
針砭調合參三才,靈樞奧旨救人寰。
詮釋:
這首七律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概括了《用周易哲學深度解析靈樞第 4 章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法時》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思想。
詩的前兩句“陰陽變化藏府間,邪氣傷人各有端”,闡述了人體內臟腑之間的陰陽變化以及邪氣侵襲人體的不同方式。
“上下無常中經絡,表裡相傳內外寒”進一步解釋了邪氣侵襲人體的部位和途徑,強調了經絡在疾病傳變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內外寒邪的相互影響。
“色脈相應決死生,工神之妙在明辨”兩句,強調了透過觀察氣色和脈象來判斷疾病的生死預後,以及醫生需要具備明辨的能力。
最後兩句“針砭調合參三才,靈樞奧旨救人寰”,則表達了針灸治療中調和精氣神的重要性,以及《靈樞》這部經典著作對於拯救世人的重要意義。
二、用周易哲學對《靈樞·邪氣藏府病形》進行深度解析:
1. 陰陽平衡:周易哲學強調陰陽的平衡和相互轉化。在該章節中,邪氣侵襲人體的部位和方式不同,是因為人體的陰陽平衡被打破。例如,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風邪易襲陽位,溼邪易襲陰位。治療時也需根據陰陽的盛衰來調整,以恢復平衡。
2. 變化與無常:周易認為世界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邪氣侵襲人體的部位和症狀也會因個體差異和時間而變化。這就要求醫生在診斷和治療時要靈活應變,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和調整。
3. 相互關係:周易注重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在人體中,經絡、藏府、氣血等相互關聯,邪氣的侵襲會影響這些方面的平衡。治療時需考慮整體的關係,而不僅僅是針對區域性症狀進行治療。
4. 象數思維:周易透過觀察象和數來推測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在醫學中,醫生可以透過觀察病人的面色、脈象等象來判斷病情。同時,脈象的緩、急、小、大等也可以用數來表示,從而指導治療。
5. 中和為貴:周易追求中和、和諧的狀態。在治療疾病時,也應追求人體內部的和諧,調整陰陽、氣血的平衡,以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周易哲學為理解和分析《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提供了一種宏觀的、系統的思維方式。它強調了人體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以及疾病的變化和治療的靈活性。同時,周易哲學也提醒醫生要注重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需要注意的是,周易哲學在醫學中的應用需要結合現代醫學的知識和實踐,不能完全取代科學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三、《以周易哲學解析<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是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的一篇,主要論述了邪氣侵襲人體的部位、方式以及相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這篇文章蘊含了豐富的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同時也與周易哲學有著密切的聯絡。本文將從周易哲學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