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登基後,第一次朝會。

小小的皇帝坐在最高處,身側站著一名小太監,小安子。

臺階之下,百官之首,是攝政王,楚瑞。

時隔接近兩個月才開朝,有太多太多事情需要拿出來商議,一首商議到接近午時,一些國計民生的大事,才商議妥當。

楚泓瑜到底是個不足八歲的孩子,早就有些坐不住了。

但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等無人再上奏之時,他這才開口:“派兵東征之事,諸位愛卿怎麼看?”

平津侯立馬站出來道:“先皇臨終前,就說過派兵十萬增援,是該安排了,打,必須把東陵國打個落花流水!”

軍機處齊大人淡聲反駁:“平津侯不懂軍事,自然敢說這樣的大話,你可知,為何如今大晉十三萬兵在臨海進退不得?東陵國彈丸之地,常常靠海戰掠奪資源,稱他們為海上霸王也不為過。他們的船雖然比我們的小,但卻格外靈活,總是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因此戰場便膠著起來,進不得,退不得。安排再多人增援,只要入了海,那就是送人頭,不知微臣這樣說,皇上可明白?”

楚泓瑜的小鼻子皺起來。

他有些不明白,不過每個字他都記下來了,回頭問問王先生,再翻翻藏書閣,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兵部尚書嘆了口氣道:“只能讓那十三萬精兵守在臨海,形成一道長長的防線,禁止東陵國人登陸生事!”

“那就依兵部尚書所言,讓十三萬兵駐守臨海城池!”楚瑞一錘定音,轉了個話題道,“如今皇上己登基,不適合再讀國子監,以後由許太師單獨教學,微臣認為,還應再選幾位伴讀,陪伴皇上一起讀書。”

李首輔點頭:“是該如此,不過許太師有些忙……”

“任何事都不如皇上的事重要。”許太師開口道,“老臣自請辭掉身上其他官職,一心教皇上讀書。”

一般太師太傅這樣的一品大臣只是虛職,身上還有其他實職,兩者相加,才是真正手握實權的一品重臣。

許太師此舉,讓李首輔說不出什麼反對的話來,他只得開口:“微臣的小孫與皇上一般大小,不如做皇上伴讀。”

他們這樣的大家族,每一代只有一個孩子能進國子監,他的大孫子在國子監就讀,小孫便進了族學,是族中差不多孩子之中最優秀的那個,希望,能陪伴皇上成長為一位仁君。

楚瑞接過話,繼續道:“再加上工部尚書家中嫡三子,趙太尉幼子,太和王嫡孫,皇上以為如何?”

不管是尚書還是太尉,都是一品大臣,太和王則是先皇的兄弟,也是有頭有臉的王爺,安排這些家族的嫡子為皇帝伴讀,確實是在規制之內。

但——

雲澤眼神沉了下來。

這幾家的這些個孩子,都是京城出了名的不懂事,讓一群頑童陪著帝王讀書,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他走出來,開口道:“皇上年幼,只安排西個伴讀還是少了些,微臣嫡長子云振江,才思敏捷,堪為伴讀……”

“不不不,我才不要江哥呢。”楚泓瑜忽然耍賴,“他太呆板了,我不喜歡他。”

楚瑞微微勾唇問道:“慶華公主之子孟深如何?”

“他也不行,像個小老頭似的。”楚泓瑜站起了身,琢磨了一下道,“除了攝政王安排的那幾位,我認為公孫家的幼子就不錯,還有林大人不是有個兒子嗎,還有……”

他連說了好幾個人。

楚瑞臉上的笑容愈發深了。

這幼帝,就是個貪玩的孩子,不足為懼。

雲初那麼聰明的人,怎麼教養出……哦對,他記起來了,新帝並非雲初親生的孩子。

朝會結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