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咱們村裡怎麼沒有賽龍舟呢?我只看見壩壩戲,還跟盛哥兒他們踢了竹球,蕩了鞦韆。”陳家和啃著粽子,嘴角還掛著紅糖漿,好奇地望向橋邊。

“傻孩子,你看那河那麼小,怎麼劃得了龍舟?估計還沒開劃,都撞一起了。”陳舅公被逗得不行,樂呵道。

下午太陽毒辣,陳氏沒允許幾個孩子出門去,讓他們窩在家裡,幫她做青草膏和驅蚊香。

其它人則去菜地裡把四季豆、豇豆、茄子、黃瓜摘回來,曬乾菜或是做泡菜。

陳大舅還扛著鋤頭去地裡挖了一揹簍地豆,在河落沖洗乾淨背了回來。

陳家和幾個小娃娃幫忙用石臼把新鮮艾葉和薄荷搗碎,陳氏拿出了從肖大腳家買的山茶油,倒進搗好的艾葉薄荷中攪拌均勻後,用陶盤倒扣在裝著艾葉薄荷的陶碗上,放進鍋裡蒸上一個時辰。

這時候柳么舅也把剛剛捶好的艾絨端了過來,熟門熟路地開始捶木炭,看來往年沒少幫忙做。

陳氏接過艾絨和木炭粉,放進大陶盆裡,像揉麵團似的,不停地揉搓著。

“妹妹,還剩了些雄黃,可要倒進去?”去摘菜的幾人已經從地裡回來,何氏拿著裝有雄黃粉的竹筒走過來,想要幫忙。

,!

“要的要的,嫂子,幫我倒進來吧,我還尋思沒有雄黃也將就了。”陳氏讓何氏把雄黃倒盆裡,又讓嫂子幫她把垮下來的袖子重新挽好,這才繼續揉著。

炭粉揉好之後,就是幾個孩子最愛的環節了——搓泥,把炭泥搓成松塔的形狀。

這個他們可熟了,這下連只能幹看著的陳念都能幫上忙。

幾人在一旁搓,何氏和陳氏則拿一根小木棍給松塔形狀的蚊香戳個洞,然後放在一旁的米篩上,端去外面的空地上晾曬著。

等做完這些,鍋裡的草膏倒是蒸得差不多了。

何氏帶著幾個孩子把手洗乾淨,陳氏則把鍋裡的的幾個陶碗端出來放涼。

將就蒸草膏的一大鍋開水,朱氏把洗淨的豇豆放鍋裡燙個七八分熟,撈起來用米篩端到棚屋向陽處,幾個男人正在往幾個架子上搭竹竿。

衛氏把豇豆整理好,均勻的晾在竹竿上,幾個孩子也幫著整理豇豆,然後遞給衛氏。

而後又是四季豆,如法炮製,但是由於四季豆要短些,沒法掛竹竿上晾曬,只得把家裡的簸箕、米篩、撮箕等等可以晾曬的工具都找了出來,用於晾曬乾菜。

搭完架子的幾個男人則開始把茄子和黃瓜切片,均勻地鋪在米篩裡,端去向陽處曬著。

虧得先前雨季時,大家子沒事幹,很是編了些米篩,筲箕,撮箕之類的,不然還真不夠用。

柳二舅拿出自制的河蚌牌刮皮刀,給地豆去皮,丟進水裡泡著。

何氏幾人忙完,拿起刀開始切地豆,切成厚厚的薄片,丟進水裡泡著,泡一個晚上,等明兒再處理。

泡豇豆是不用焯水的,柳芸娘直接把嫩豇豆掛竹竿上,等傍晚曬蔫兒了,就可以收起來挽成團狀,塞進泡菜罈子裡。

柳芸娘忙完這些又開始忙活著做晚飯,晚飯也是今兒從地頭摘回來的豆角茄子黃瓜。

吃完晚飯後,陳氏用紗布把蒸出來的汁水過濾出來,放在一旁,只等著明兒一大早起來繼續。

等林秋緣幾個小豆丁起床時,陳氏和何氏已經把蜂蠟融了倒進靜止出來的油裡,準備灌進竹筒裡了。

幾個孩子連忙上去圍觀,林秋緣簡直歎為觀止!這些東西她以前只在一些手工阿婆主的影片裡見過,她當時還訝異怎麼這些人都會做的,後面才知道是老祖宗們傳下來的古方。

親眼見她外婆做青草膏和蚊香之後,林秋緣甚至在期待她外婆她們還會帶來什麼驚喜,比如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