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淮產鹽之地已經大半落入了復漢軍的掌控中,這鹽業公司也順時成立了。但是怎麼買鹽,那就是另一說了。陳漢現在可沒能力全控制地盤上都進行鋪貨,地方上的鹽商就必須利用起來。

現在湖廣、豫西南、安徽、江西等地的鹽商,都已經趕到揚州了。等著陳敏的事情,可不只是上海的洋人。(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四章 出入境管理條例

匯聚到揚州城的地方鹽商,被安排進了幾處專門收拾出來的宅院。

何宗祥、何繼忠父子在荊州也算是一號人物,家中宅院別院也是請過名匠收拾過的,可到了揚州,看著自己入住的院落,生出來就沒吃過苦的何宗祥父子竟然有些眼花繚亂,不能自持了。

何宗祥立刻找人一打聽這處宅院的主人,然後感慨良多:“江廣達,原來是江廣達!”這是滿清兩淮鹽業總商的宅院,“一夜堆鹽造白塔,徽菜接駕幹隆帝”的江春江廣達的宅子,怪不得這般富貴精細呢。人家可是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天下最牛徽商+鹽商。

何宗祥從沒把眼光關注到揚州鹽商的身上,距離太遠,差距也太遠,把眼睛抬高他直接留神漢清大局了。

“江春?早跑了。”院落裡的侍從說起江春來毫無一絲敬意。復漢軍第一次打進江南的時候,揚州鹽商就紛紛逃走了,那江春先是跑到淮安,然後就一路跑到北京城了。

這揚州城現在空出了不知道多少富貴華麗的宅院,城外的別院還有被戰火毀掉的,被搶掠一空的,城中卻保留的很好,都讓復漢軍登記在冊,還加以維護,陳鳴挑的幾座留下來備用,其他的就都準備變賣了換銀子。

此次鹽商大會,還是已經掛牌成立的鹽業總公司的第一次登臺亮相。大戲當然要唱好。

鹽業總公司是陳鳴提出來的,滿清這個時候的鹽業太過不堪,之前陳家沒起兵的時候一斤鹽的價格普遍接近或是超過二十錢,戰事起後,鹽價更飆升突進,河南、陝西一些地方都要坐四望五了,而其成本又有多少呢?復漢軍再度攻取蘇北沿江地區後,就招攬灶戶,曬鹽煮鹽,每斤鹽生產成本柴火加鐵鍋損耗,滿打滿算也只是一文錢。

陳家販賣私鹽多年,上下都很清楚鹽引法的惡壞之處。從康麻子後期開始,一直到幹隆朝的中葉,官鹽的價格是不斷的抬高,原因不是灶戶生產出的鹽不夠吃的,不是食鹽本身產量不足,而是於鹽業專賣制度下鹽價格受到繁複的運輸銷售流程的影響,以及鹽商強大的自主權,抬高了官鹽的市價。因此幹隆年間清廷多次抬高每引食鹽的重量的法子,效果也是不名顯。現在陳家人自己當家做主了,那當然就不會再去用厭惡了多年的鹽引法了。

陳鳴提出來官督商銷,把食鹽的產、運、銷、稅、緝各項權力於一身,簡化私鹽的運輸過程和渠道,設立鹽業總公司統一鹽務事權。其中所謂的‘銷’,就是食鹽第一線賣給百姓的權利,‘銷’是銷售給鹽商的,取消他們的行鹽地界,可以“越界競爭”了。只要他們有那份本事!

鹽業總公司在各省設立分公司,在各府建立鹽庫,地方鹽商在省分公司拿錢買票,拿票去納稅,於鹽庫示票領鹽。不論資本多寡,皆可量力執行,去來自便。

再做了一些規定,嚴格控制鹽庫官丁舉止,鹽票出示後三日內必須見到食鹽,旦有敢拖延推脫鹽庫無鹽以索取賄賂的,鹽商可直接舉報。

陳惠覺得食鹽這方面做好了可以大大的邀買人心,他要求保證鹽價,10文一斤為限,不準再越過了。未來年頭裡還要逐漸降低,因為曬鹽的鹽田如果換成是水泥地,那會比現在的泥灘要好很多很多,造價更便宜,且食鹽質量也更有保證。

陳漢規定下的官鹽,也絕對不能像往日的官鹽那樣色澤發黃,裡頭沙土石子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