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有兩個火車站。一個在城中,一個在城西。 林凡之前兩個車站都到過,換乘地鐵非常方便。 但現在讓她去,別說天黑著,就是天亮了她也找不到地方啊。 好在目鏡上立即浮現出導航圖,讓她好生鬆了口氣。 以星辰的速度,到火車站也就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兒。 常日裡總是摩肩接踵,熙來人往的火車站,如今一個人都沒有。 等車的和進站的人早就被拉到地下躲藏了,還在半路的車直接返程,就近停靠。 站前廣場上,遺落了很多東西,有包袋,也有鞋子。 金屬護欄被拉開一個大豁口,計程車和公交車不是那麼整齊地停放著,裡面也早就空無一人。 林凡掠過燈火通明的空車站,降落到車站裡。 四九站每天來往車次不少,足有十幾個軌道和月臺。 如今月臺邊靜靜地停放著好幾列白色動車,流線型的外殼在明亮的燈光下熠熠生輝。 本來科技感十足的畫面,這時候卻透著一股死寂。 “拆哪個車?”林凡落地後滿眼都是車,不知道應該怎麼選擇。 “高鐵車廂一節只有一百個座位,空間沒有老式火車大。”負責人對這方面很熟悉,出聲道,“讓她往後去,找紅色或者綠色的老式車廂,那些空間要大許多。” 動車快是快,但為了減少空阻,造型上做了流線型設計,空間上也做了壓縮。 大家還曾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子彈頭車廂。 但這樣窄小的車廂,即使讓人擠到極致站在裡面,一節車廂也不可能超過三百人。 現在只把它當做運輸的容器,不管速度的話,這樣的車廂就不是最佳選擇了。 反倒是老式車廂,空間大,全部擠滿人,算上座椅下面和行李架的話,一節車廂可能能裝進四百人。 如此一來,起碼能少一節車廂。 不管是從安全性,還是星辰的操作便利性,兩節車廂都比三節車廂要好。 林凡二話不說在月臺上狂奔,很快躍入黑暗的軌道,順著耳機裡的指示快速找尋。 如今動車又快又便捷,除了貴沒啥大毛病,因此,火車站大部分線路的班車都換換成動車。 紅皮快車已經不多見了,更何況老綠皮。 好在四九站線路多,她很快找到一列紅皮車。 “要兩節嗎?”林凡快速抓住火車連線處的卡扣,兩手一拉,厚重的卡扣就跟手鍊上的搭扣一樣斷開了。 總控室裡,指揮員默默刪除了“解除火車車廂之間的連結方法”的搜尋。 兩節車廂拆下來輕而易舉,舉起來也不難。 林凡試了下,以星辰的尺寸,雙手平展也就三米多的距離。 也就是說,她的兩隻手只能托住兩節車廂的車門下方,因為受力面積就巴掌那麼大,也沒有地方抓,車廂不是很穩。 就像用指尖頂住甩棍的頂端,想達到水平穩定,並不容易。 重量不是問題,但不好使力。 如果只是車廂,當然無所謂。 星辰能把四九站所有的火車都拖上天,眼都不用眨。 但現在火車裡要裝人,她就不能那麼隨便了。 偏偏這兩節車廂中間只有一個點連結,不小心就V字形打彎。 掉應該是不會掉的,但聽總控的意思,到時候人全部要站在裡面擠人肉鍋貼。 本來是豎直角度,擠一點也就罷了,但車廂一旦形成角度,裡面就會變成疊羅漢。 幾百個人疊在一起,受傷都是輕的,壓死人也不是不可能。 總控看星辰幾次嘗試,都不能同時水平舉起兩節車廂時,也是眉頭緊鎖。 兩節車廂上下摞起來倒是能穩一點,但沒有固定也有風險。 往返兩次更是不用想了,分成兩隊戰力更要分散,不行…… “津市有一列雙層列車正停靠在站。”突然有人報告。 負責人撲過去一看,喜出望外。 “的確是雙層列車。這種車一般有一百八十個座位,擠一擠,再加上通道,行李架上,一節車廂應該能裝下。” 於是,林凡立即丟下手裡的車廂,往津市飛去。 直線距離一百多公里,十幾秒就到了。 找到火車,拆車廂也花了十幾秒。 一分鐘不到,星辰舉著車廂返回。 “星辰這個速度……”總長忍不住握拳。 實在太讓人羨慕了。 但深知內情的他,也只能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