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沒有必要再在北岸築城了。”

楊儀說的也有理有據。

陳倉是關中重城。

漢軍想要高枕無憂地西進,就必須切斷隴道。

切斷隴道就是在五丈原附近,渭河南北都要佔領。

若是隻佔領南岸,魏軍隨時可以調大軍跟隨西進,將漢軍堵在隴右。

若是南北兩岸都佔領了,魏軍就不可能發一支兵高枕無憂地跟隨進入隴西。

這也是當時郭淮提出上北原的原因,是從戰略局勢上來遏制漢軍。

兩軍相持了近十個月,現在還是要回到漢軍剛進入關中時的戰略目的:斷隴道。

姜維說道:“司馬懿行事也極其謹慎,築城也不是不可能,為了增加陳倉的防禦。”

“甚至司馬懿已經推測到我軍準備在陳倉附近築城。”李衡說道,“他也會派遣一支兵馬,在那裡築城,就是為了拖住我們。”

以眼下的戰略局勢來看,司馬懿要識破漢軍下一步的戰略目的,並不難。

李衡絕不會輕視司馬懿。

“你憑什麼說司馬懿推測到了我們準備在陳倉縣附近築城?”楊儀不服氣。

“司馬懿必然能猜到。”這時,諸葛亮查閱完所有公文,放下了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諸葛亮的身上。

諸葛亮繼續說道:“司馬懿不是一般人,即便他看不出來,郭淮也能看出來,我們不可輕視敵人。”

“行軍打仗比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治軍、行軍、作戰,既然我們雙方都知道今年最關鍵的在何處,比拼的自然是誰的兵力更強。”

這也側面地說明了,謀士和統帥的區別。

眾人點了點頭。

諸葛亮繼續說道:“我已經給吳主寫信,邀請他今年繼續北上,但此次東吳恐怕不會輕易出兵,而是隔岸觀火。”

“回稟丞相,下官覺得孫吳是否出兵不重要,重要的是,丞相的書信送達孫權手中,這個訊息傳出來,最好傳到合肥,從合肥傳到洛陽,讓魏主知曉。”

“知我者,濟安也。”諸葛亮笑道,“我亦不指望東吳能再出兵,只要魏主知道我已經書信孫仲謀即可。”

這明顯是戰略施壓。

讓曹叡兩頭顧及。

“說回正事,此次召集諸位前來,是商議接下來在陳倉築城一事,我們只有三個月時間,在五月之前,一定要完成在陳倉西側築城的任務,因為司馬懿必然會集中人力,率先在那裡築城。”

“丞相,下官還有一言。”李衡突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