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百萬押金才有資格上去。
據我大伯說,三樓上的藏品雖然數量不過百,但是其價值卻是無法估量的,有可能一件上百萬,也有可能一件值千萬。”王彪在旁邊小聲地說。
“沒錯,上次我跟爺爺一起在三樓看到過一件古書法作品,當時被一位民間收藏家花了七千萬華幣收購走了,據說是柳公權的真跡呢。”陶晶晶也點了點頭對林凡他們說,聽得林凡跟周小林直咂舌。
“陶教授,歡迎歡迎。於先生與陳教授都已經到了,現在就等你老了。”
就在這時,前面迎來了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老遠就伸出手來笑著對陶教授說,隨後與陶教授握了握手,側身半步,伸手將陶教授引向了展廳後方。
“真的有人要砸寶?我們今天可以開開眼界了,一起去砸寶場看看。”王彪顯得非常興奮,對林凡與周小林說。
“你們跟我們一起吧。”陶晶晶則邀請林凡三人跟著她們。
大家跟著陶教授與那個中年人一起轉過了一道屏風,發現後面竟然是一個類似於演出棚的地方,上面有一個十平米的臺子,右側擺著幾個座位,中間則有一張小桌。
而在平臺的前方,還有二十多個座位,看樣子應該是觀眾席。當林凡他們進來時,發現平臺上面的座位上已經坐著幾個人,下面的觀眾席上也坐了十多個人。
陶教授跟著那個中年男子走上了平臺,向著平臺右側的座位走去,同時正大聲笑著與坐在那裡的幾個人打著招呼,看樣子他們都是熟人。
這時,陶教授帶過來的那幾個學生已經在觀眾席上找座位各自坐了下來,林凡三人也連忙挨著他們坐了下來,而陶晶晶正好在林凡的旁邊。
“那個戴眼鏡的老者叫於國華,是一個收藏家,也是一個對古董頗有研究的人。另外那個頭髮稀少的老人叫陳清友,是一個金石專家,也是一所大學的教授。”陶晶晶看到林凡在打量平臺上面的人,就偏過頭來小聲地向他介紹起來。
原來,就是在集真館的砸寶場,也不是能夠經常遇到有人砸寶。而一旦有人要砸寶,集真館就要邀請一些專家過來坐場鑑定,而陶教授等人就是集真館經常邀請的專家。
不過,除了於國華、陳清友之外,旁邊還有一個肥頭大耳的傢伙,也有四五十歲年紀,滿臉橫肉,頭上卻梳著一條小辮垂在腦後,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的。
“那個傢伙也是鑑定專家嗎?”林凡指著此人問。
“沒見過,不認識。”陶晶晶搖了搖頭,她的目光中也充滿了疑惑,發現自己的爺爺並沒有與那人打招呼,可能也不認識他吧。
林凡的目光望向了平臺,因為他看到平臺上面那小桌上面,鋪著紅色的絨布,其上擺放著一件藏品,卻是一個七八十厘米高的金佛,可以稱得上是大金佛了。
以林凡的見識,只認得這尊佛像是釋迦牟尼坐像束髮式肉髻,著佛頭青色,雙目微閉,兩耳垂肩,結跏趺坐,施降魔印,著輕薄貼身的袈裟,露右肩。身材比例協調、造型優美。
“這麼大一尊金佛,應該很值錢吧。”林凡向陶晶晶請教道。
“這尊佛像應該是鎏金銅佛像,通體鎏金,並不是真正的黃金鑄造的,而是內裡用銅澆鑄外面塗抹了一層金粉。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俗稱鎏金銅佛像。
這種佛像是供宮廷、寺廟、使用;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代的港臺地區,鎏金銅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銅佛像的種類有若干,常見的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天王、母度等。”
陶晶晶輕輕地搖了搖頭,慢慢地向林凡解釋說,她也是長期聽她爺爺說起這些,所以還是頗有一些見識的。當她搖頭的時候,腦後的馬尾也輕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