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辛勤勞作(第1/3頁)
章節報錯
程咬金與尉遲恭在朱雀大道上辛勤勞作,清掃路面,此事在長安城內已傳為佳話。百姓們不知二人實乃皇命所迫,還以為是兩位將軍體恤民間疾苦,自願掃街。程咬金和尉遲恭雖心中不滿,但也不敢違逆陛下之意,畢竟身旁宦官監視,一舉一動皆被記錄。這情形讓他們頗感屈辱,然而任務既已領下,唯有盡心完成。
李滄浪只從薛仁貴口中聽說過程咬金和尉遲恭的遭遇,略知一二。薛仁貴常往長安跑,為李滄浪打聽訊息,因此對這些事情瞭如指掌。而李滄浪近來忙於其他事務,對這些瑣事並無興趣。秋收已畢,大唐的糧食種植尚且單一,僅粟米一項,且經李滄浪改良,否則產量堪憂。粟米收割後,農民們似乎無所事事,年幼的孩子們開始調皮搗蛋。每當李滄浪路過山村,村民們總會拿他作為榜樣教育孩子。
\"二狗,瞧,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滄浪真人!\"
\"真人還是當今大唐的武王殿下呢!小三,你能給咱劉村引來個男爵,那可是祖宗顯靈啊!\"
\"就是!你們整天胡鬧,怎麼不多向滄浪真人學習呢!\"
村民們用李滄浪的故事教導孩子,但孩子們聽過後轉眼就忘。這不能全怪孩子,畢竟村落教育資源匱乏,孩子們得不到良好教育。於是,他們的命運終究與父輩相似,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耕耘。李滄浪為這些孩子惋惜,但他能做的僅限於此。
建立科舉,讓貧寒子弟也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實非易事。以貞觀二年的形勢,李滄浪深知,即便他提出科舉制度,也會遭到各方反對,進展必定緩慢。然而科舉制度對華夏千年有益,李滄浪決心推行。只是現在時機未到,還需等待。
薛仁貴帶回訊息,沈三福要與李滄浪結算賬目。李滄浪前往長安,準備與沈三福對賬。沈三福邀請李滄浪去家中,他在新浪街購置了一座寬敞的宅院。新浪街繁華異常,茶樓、酒館、當鋪、作坊林立,小販攤位星羅棋佈,行人絡繹不絕。
李滄浪正要找到沈三福家,卻聽見有人呼喚。轉身一看,一位美麗少女映入眼簾。翠綠煙衫,水霧綠裙,身披翠色輕紗,肩若削成,腰若細柳,肌膚如脂,氣質如蘭。她輕移蓮步,皓腕輕紗,眼神含情,頭戴龍鳳碧玉釵,嬌豔動人。
原來是徐慧!
\"李滄浪!\"
李滄浪微笑著向徐慧行禮。徐慧見到李滄浪,眼中閃爍著驚喜,但走近時,那份喜悅似乎被她收斂起來。
\"少主!\"
沈三福見狀,連忙上前。
\"嗯。\"
李滄浪應了一聲。
\"武王殿下,您怎麼會在這裡?\"
徐慧意識到剛才失禮,應稱呼李滄浪為武王殿下。
\"有何事嗎?\"
李滄浪好奇問道。
\"明日我要隨父親回湖州,今日恰好遇見你,想與你說一聲。\"
徐慧越說越害羞,低下了頭。沈三福看穿了徐慧的心思,抿嘴輕笑,退到一旁,給他們留下獨處的空間。
\"明日便要啟程離去麼?\"李滄瀾聞得徐清涵此言,不由得微微一震。
他心中明白,徐清涵與其父——湖洲仙督徐玄德,此次入京不過暫住,終究是要返回山門的。然而,他並未料到他們離別的日子竟來得如此猝不及防。
\"不錯,家父在京都的日子並不如意,故此……\"
徐清涵提及父親,言語間流露出一絲難以言表的情緒。李滄瀾自然察覺到了其中深意。
\"徐叔在京都受人欺凌了?告訴我,是誰膽敢如此放肆?\"
李滄瀾驚訝地追問。徐清涵櫻唇微動,卻沒有多言。
\"在京城之內,我雖修為尚淺,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