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第1/4頁)
章節報錯
一、七律詩來描述這一情節:
(一)《周易哲思話曹吳》
孔明妙計激周瑜,周易哲思蘊戰圖。
智算陰陽形勢變,謀籌剛柔決心殊。
時位相應機緣巧,吉凶轉化險關逾。
孫權決計破曹寇,鼎立三分史冊書。
(二)詮釋:
詩的首聯“孔明妙計激周瑜,周易哲思蘊戰圖”,點明瞭諸葛亮用智謀激發周瑜,以及其中蘊含著周易哲學的思想。頷聯“智算陰陽形勢變,謀籌剛柔決心殊”,強調了諸葛亮運用周易中陰陽變化的道理來謀劃,以及剛柔並濟的策略來堅定決心。頸聯“時位相應機緣巧,吉凶轉化險關逾”,指出了把握時機和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吉凶相互轉化的巧妙之處。尾聯“孫權決計破曹寇,鼎立三分史冊書”,描述了孫權最終下定決心對抗曹操,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一歷史事件被載入史冊。整首詩透過對《三國演義》第 44 回情節的描繪,展現了周易哲學在其中的深刻影響。
(三)《三國演義》第 44 回名為“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以下是其梗概、主要人物、經典詩句及典故:
1 梗概:
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準備攻打東吳。東吳的孫權在戰與和之間猶豫不決,於是魯肅建議召回周瑜商議對策。
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先與江東眾謀士展開舌辯,憑藉其過人的智慧和口才,駁得眾人無話可答。諸葛亮成功說服孫權傾向於聯劉抗曹,但孫權心中仍有疑慮。
周瑜回來後,魯肅帶諸葛亮來見周瑜。周瑜故意說自己是來勸孫權降曹的,諸葛亮便用計激他。諸葛亮巧妙利用曹植所作《銅雀臺賦》中“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的句子,添油加醋地向周瑜暗示曹操此次南征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奪取江東的大喬和小喬。大喬是孫策之妻,小喬是周瑜之妻,周瑜聽後大怒,發誓與曹操勢不兩立。
次日,周瑜面見孫權,慷慨激昂地陳述不能降曹的種種理由,並分析當前局勢,指出曹操雖兵強馬壯,但也並非不可戰勝。孫權聽後下定決心要與曹操一戰,當下拜周瑜為大都督,號令三軍準備抗曹。
2 主要人物:
諸葛亮:智慧超群,善於用計。他孤身入吳,憑藉出色的口才和智謀,先是舌戰群儒,後又智激周瑜,成功推動了孫劉聯盟的形成,為抗擊曹操奠定了基礎。
周瑜:東吳的大都督,才華橫溢且心高氣傲。起初對曹操的實力有所顧慮,但在諸葛亮的激將法下,堅定了抗曹的決心。
孫權:東吳之主,在曹操大軍壓境時,內心搖擺不定。在諸葛亮的勸說和周瑜的分析下,最終決定與曹操對抗,展現出了一定的決斷力。
魯肅:東吳的重要謀士,一直主張孫劉聯盟。他積極促成諸葛亮與周瑜的會面,並在孫權和周瑜之間起到了溝通和協調的作用。
3 經典詩句和典故:
詩句方面:此回中涉及的《銅雀臺賦》中的“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被諸葛亮巧妙引用,成為智激周瑜的關鍵。不過在歷史上,曹操建造銅雀臺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文學才華,與大喬、小喬並無關係,這是《三國演義》為了增加故事的戲劇性而進行的藝術創作。
典故方面:
舌戰群儒:諸葛亮在東吳與眾多謀士進行辯論,以一己之力應對眾人的質疑和反駁,展現出了卓越的口才和智慧。這一情節成為了《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體現了諸葛亮的雄辯之才和對局勢的準確把握。
智激周瑜:諸葛亮利用曹操的《銅雀臺賦》和周瑜對小喬的感情,成功激起了周瑜對曹操的憤怒,堅定了周瑜抗曹的決心。這一典故展示了諸葛亮的智謀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