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第1/5頁)
章節報錯
一、七律詩《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曹操與張遼之戰》:
(一)《周易哲學視角下的曹操與張遼之戰》
周易玄妙蘊兵機,曹孟德謀定漢西。
張遼威震逍遙渡,勇略非凡敵膽悽。
變化陰陽局勢轉,剛柔並濟展雄奇。
否終泰至乾坤定,青史留名頌戰旗。
(二)詮釋:
詩的首聯“周易玄妙蘊兵機,曹孟德謀定漢西”,指出《周易》中蘊含著深奧奇妙的軍事策略,曹操運用智謀平定漢中之地。
頷聯“張遼威震逍遙渡,勇略非凡敵膽悽”,描述了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展現出的威震四方的氣勢和非凡的勇武與謀略,讓敵人膽寒畏懼。
頸聯“變化陰陽局勢轉,剛柔並濟展雄奇”,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變化的道理,曹操和張遼在戰爭中根據局勢的變化靈活應對,剛柔並濟,展現出戰爭的雄奇之處。
尾聯“否終泰至乾坤定,青史留名頌戰旗”,表達了戰爭的結果是由逆境轉向順境,最終乾坤安定,他們的事蹟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印記,被人們傳頌讚揚。
整首詩從周易哲學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曹操平定漢中地和張遼威震逍遙津這兩場戰役,展現了戰爭的謀略、氣勢和歷史意義。
(三)《三國演義》第 67回的回目,梗概,主題,情節,主要人物,經典詩句和典故
1 回目: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
2 梗概:
曹操平定漢中地:曹操率軍進攻漢中,張魯派楊昂、楊任等人抵禦。起初曹操進攻受阻,但之後曹操用計謀,以退軍為名使張魯懈怠無備,然後分輕騎襲其後,楊昂中計被殺。張魯請龐德出馬與曹操對戰,曹操想收降龐德,便派奸細混入張魯地盤,賄賂張魯手下謀士楊松。楊松挑唆張魯,逼走龐德,後來張魯披掛出陣時,楊松又閉鎖城門不准他回。張魯走投無路,只得投降曹操。曹操因欣賞張魯的仁德,重賞了他,而賣主求榮的楊松則被斬於市。
張遼威震逍遙津:曹操佔據東川后,虎視西川,劉備危急。諸葛亮派使臣往說孫權,先還荊州三郡以表誠意,許諾若吳助蜀奪下東川,荊州全數奉還。孫權出兵襲合肥,曹操分張遼救援。張遼在逍遙津以少勝多,打得孫權聞風喪膽,吳兵折損大半,孫權騎馬飛越過橋才得以逃脫。從此,張遼殺得江南人人害怕,在江南,小孩聽聞張遼之名夜不敢啼哭。
3 主題:這一回主要體現了戰爭中的智謀與勇略的重要性,以及局勢的瞬息萬變。曹操透過計謀和用人之術取得漢中,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智慧;張遼在逍遙津的出色表現則凸顯了將領的勇猛和果敢對戰局的關鍵影響。同時,也反映了各方勢力之間的相互博弈和競爭。
4 情節:
曹操攻漢中:曹操大兵壓境,張魯與其弟張衛商議對策。第一戰張魯憑藉地勢等優勢獲得小勝,但隨後曹操用計使張魯一方放鬆警惕,派輕騎偷襲成功。
龐德出戰:張魯派龐德出戰曹操,曹操見龐德勇猛,起了收服之心,於是用計讓張魯陣營中的楊松從中作梗,導致龐德歸降曹操。
張魯投降:楊松的背叛使得張魯陷入絕境,最終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對張魯和楊松進行了不同的處置。
張遼戰孫權:孫權響應諸葛亮的提議,出兵襲擊合肥,曹操派張遼救援。張遼在逍遙津以少勝多,大敗孫權軍隊,讓孫權十分狼狽。
5 主要人物:
曹操:作為這一回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智慧,成功平定漢中,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張遼:以勇猛果敢著稱,在逍遙津一戰中威震敵軍,讓東吳軍隊聞風喪膽,為曹操陣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