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帶著隨行隊伍,在大雄指引下,往「中轉站」附近的草場前進。 其實大雄也沒去過那片草場,但他在附近帶著狩獵隊有過狩獵經歷,已經算是最熟悉附近地形的嚮導了。 在一開始,隊伍走的是一片闊葉林地,喬木在這裡佔據了優勢,把陽光牢牢擋在了上層,樹林底部一片陰暗,草本植被稀疏,除了蕨類植物外,地面上只有隨處可見的枯枝落葉。這附近還沒有什麼蝗蟲氾濫。 但隨著操場越來越近,蝗蝻的身影開始頻繁出現。 附近的樹幹、樹枝或灌木、蕨類上,開始出現零星的蝗蝻,這些蝗蝻多是在競爭激烈的草場由於迷路或飢餓而向外自發擴散的個體。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在蝗蟲群還未大規模成年的情況下,它們已經表現出了對外遷徙的迫切需求。 主角指揮獵鐮猛蟻斥候小隊抓捕了幾隻視野範圍內的大小不一的蝗蝻。這對於擅長捕獵的獵鐮猛蟻而言輕車熟路,而蝗蝻翅膀還沒發育完全,個頭也小,僅僅依靠跳躍是很難躲開叢集行動的獵鐮猛蟻隊伍的圍捕。 主角檢視了被抓獲殺死的幾隻蝗蝻的屍體,這些蝗蝻從小到大都有,小的和普通兵蟻差不多,大的已經快接近主角印象中的成年蝗蟲的尺寸了。 主角能猜到,蝗蝻體型越大就越接近成年。而實際上,蝗蝻在若蟲階段一般為5齡,部分種類為4或6齡,蚱總科有的蝻可達7齡。有些種類的雌性較雄性會多1齡。 蝗蝻在發育過程中,不同齡期除身體不斷增長外,有些形態特徵差別也較大。 其一,觸角節數隨齡期的增長而增多。 其二,翅芽隨齡期的增長而從小逐漸增大。而且通常在低齡期幼蝻的翅芽尖向下,最後2個高齡期蝗蝻的前、後翅芽向上翻折,後翅在外掩蓋著前翅,需到羽化為成蟲時才改變過來,由此可以區別低齡、高齡和成蟲期。 其三,前胸背板的大小與形狀不同。 主角僅僅從直覺上知道從體型和翅膀兩個最醒目的特徵可以來判斷蝗蝻的年齡,在視力所及範圍內,大多數蝗蝻還處在中等個頭的階段,特別大和特別小的蝗蝻都不多。 這表明蝗蝻群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發育才會成為氾濫的蝗蟲天災。過早發育成熟的蝗蟲數量太少,不一定會改變習性開始遷徙,即便遷徙危害也不大。 太晚出生的蝗蝻面對的則是被其他蝗蟲已經吃乾淨的草場,很難有足夠食物發育到成熟,而蝗蝻自身又缺乏遷徙的飛行能力,只能被困死在這片土地上。 將幾具蝗蝻屍體丟棄,隊伍繼續前進。 當偶然回頭時,主角赫然發現了駭人的一幕。 只見被丟棄的幾具蝗蝻屍體上,已經出現了好幾只嗅著了氣味趕過來的蝗蝻,開始趴在屍體上大快朵頤。 這些蝗蝻從同類屍體柔軟的腹部下口,一點點將皮肉和裡面的內臟組織咬下來吃掉,彷彿吃的不是同類的肉體,而是肥美多汁的草葉。 主角之前並不知道蝗蟲食肉的特性,難免有些驚訝,細思又覺得毛骨悚然。 這些草場外緣的蝗蝻,都是在競爭激烈的核心區難以生存,由於飢餓而跑出來的。外緣地方缺少蝗蝻需要的食物,草本植物那細嫩的葉子太少,那些喬木和灌木的樹葉太硬又難消化,蝗蝻們很少去吃,偶爾只會吃一些新生的葉芽。 所以,這些飢腸轆轆的蝗蝻自然不會放過同類的屍體,相比較而言,同類的屍體(包括其他肉食)營養豐富又更好消化。 主角擔心的是,在草場那邊,是不是也同樣會發生這一幕。 如果是的話,最終能夠成年的蝗蟲群,雖然由於激烈的競爭和互食,數量會下降,但是最終開始遷徙的那批蝗蟲,一定都是最強壯最嗜血的蝗蟲,它們將會掃蕩一切,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難逃一劫! 草場越來越近,草葉也越來越密集。現在無需可以尋找,視線所及之處全都是蝗蟲的身影。 即便蝗蝻有著青綠色的保護色,只要它們靜止在草叢中,就很難被發現。但是數量如此眾多,又在不停移動、跳躍、進食、廝打、追逐的蝗蟲群,是無法隱蔽自己身形的。 雖然蝗蝻群還不會飛,無法做到遮天蔽日,但漫山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