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不在了,所以完顏虎和歐陽濟便成為歐陽適婆家的代表。
歐陽適聽了完顏虎的安排頗為滿意,說道:“現在中原事情正緊張,一切從簡便是。”
陳正匯道:“虎公主己經話:再大的事情,也不能誤了四將軍的婚事。四將軍你便放放心心成親去吧,大宋的事情,七將軍早有安排。”
“哦?”歐陽適問道:“什麼安排?”
陳正匯道:“這次我們的策略是陰助大宋,藉著助宋把我們的人手、財力滲透過去,所以重點會放在登州那邊。而在北邊,最主要是用各種手段加東北漢化只要東北土地上全變成漢人,之後的大事就好辦了!至於塘沽這裡,只要保住我們在滄州的影響就好。”
“我卻不這麼看。”歐陽適道:“塘沽西北接燕京,西南控河北,當此混亂,正是大有作為之時,怎麼能擱起來呢?”
陳正匯道:“塘沽雖接燕京,但我們眼下不好公然去冒犯宗望;雖控河北,但我們早己對外宣稱一兵一卒不入大宋。所以除非事情起了大變,否則我們的策略也只能是暗中滲透,而不是明目張膽打進去。”
歐陽適道:“但只是讓一些商人、士人過去,根基未免太薄弱——到時候若地方都被宗望佔了,他只要一聲令下,就能把我們的人驅逐得一千二淨!”
“就算他們把我們的人驅逐乾淨了,但只要在當地百姓心中留下對漢部的好感,那我們的目的也就算達到了。”陳正匯道:“何況七將軍還有另外一路打算。”
歐陽適便問什麼打算,陳正匯道:“七將軍打算在塘沽增兵。”
歐陽適哦了一聲,問道:“遼南要調兵過來麼?還是不要的好,這裡現在還能守住。遼南那邊還是多留些兵馬,以防有變。”
陳正匯道:“塘沽要增兵,卻不是從遼南調兵。”
歐陽適沉吟道:“老七的意思是”
“就地徵兵!”陳正匯道:“近年來流入塘沽的逃民越來越多,逃到這裡來的多是燕趙人氏燕趙是我華夏強兵悍將的源地之一,逃人裡面必有大量的好兵種。”
歐陽適問道:“老七的意思,是在這裡面擇員訓練?恩,這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不僅如此!這還能緩解上十二村的一些問題。”陳正匯道:“自二將軍走後,他的一些舊部心裡頗有怨氣,眼下遼口沒仗可打,他們的肚子裡的怨氣無處洩,長久憋著也不好。七將軍和三將軍商量過後,打算把這些人調過來,在塘沽開闢一座新的步騎大營,希望在三到五年內訓練一支新軍出來。這樣一來是增強我們在塘沽的軍力,二來也給那些不懂事的將領一些盼頭,讓他們有事可做,免得整天胡思亂想。”
歐陽適點道:“這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陳正匯問道:“四將軍,只是不知塘沽還有地方練兵駐軍沒有?”
歐陽適道:“當初宗望敗郭藥師時,我趁勢在城外多括了一大片土地,把薊河東南沿岸都圈了起來。這個地方僻處海邊,說大不大,也就半個武清縣大小,又不算要地,所以宗望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理會了。若要建這支新軍,大可放在此處。”
“半個武清縣?”陳正匯道:“那敢情夠了。”
歐陽適又問:“對了,這支軍馬,應麒打算擴到多少人。”
“一步步來。”陳正匯道:“第一期是從遼南調來將官、老兵一千五百人,先從大宋逃民中選三五千壯丁進行訓練。若事情順利,再慢慢擴軍展營。七將軍料得較遠,所以這塊地面,最好預留下供十萬人駐紮的場所。”
歐陽適驚道:“十萬人!”
“怎麼?太多麼?”陳正匯道:“四將軍放心,十萬人是好多年後的事情,並非現在要一蹴而就。”
歐陽適呆了半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