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有誰能比得上韓信?”劉邦連說沒有。陳平聽後,說道:“今兵不如楚精,將又不如韓信,如發兵征討,促成戰事,恐怕韓信不反也要反了。”劉邦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說:“這該怎麼辦呢?”陳平沉思片刻,說:“臣有一計,請陛下考慮。古代天子巡狩,必定大會諸侯。我聽說南方有云夢澤,是遊覽的勝地。陛下偽稱出遊雲夢,遍召諸侯,會集陳地。陳與楚西境相接。楚王韓信聞陛下無事出遊,一定前來拜見,乘他拜見之時,伏下甲兵將他拿下,這不是唾手可得嗎?”劉邦同意了他的計策,當即遣使四出,說要出遊雲夢,召各諸侯會集陳地。
韓信得命,當然要懷疑,他曾被劉邦兩次奪去了兵權,他深知劉邦性格多疑,為此格外小心。這次劉邦突然遊覽雲夢,如果不去迎駕,就有失君臣之禮,如去迎駕,又恐出意外。屬將見他遲疑不決,有人進言道:“大王並無過失,不過就是收留了鍾離昧,違犯了君命,不如斬了鍾離昧,獻於陛下,陛下一定會十分高興,如此一來,您還怕什麼呢?”韓信覺得有理,便找到鍾離昧,話中露出了為難的意思。鍾離昧說:“漢所以不敢攻楚,是恐我與你聯合造反,同心抗漢。如果把我擒獻給劉邦,那麼,我今日死,明日你就必亡。”說完後,見韓信毫無反應,便起座罵韓道:“你不是個成大事的君子,我不該往投你處!”說完,拔劍自刎而死。韓信見鍾離昧已死,便命人割下他的頭,前往陳地面謁劉邦。
劉邦派出使臣,可是不等他們回報,便從洛陽起身直達陳地。韓信在陳已等候了數日,見劉邦到來,當即呈上鍾離昧的首級。忽聽劉邦厲聲說道:“給我拿下韓信!”話音剛落,從車隊中湧出許多武士,將韓信反綁起來。韓信並不驚訝,說:“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道:“有人告你謀反,所以擒你。”說著,令將韓信放置後車,也不再遊什麼雲夢,傳令諸侯,不必來會,當即返回洛陽去了。
在楚、漢相爭之時,韓信幫助項羽,則項羽可以統一天下,韓信幫助劉邦,則劉邦可以統一天下,如果韓信背叛劉邦,自樹一幟,則可與項羽、劉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且當時的具體情況為韓信提供了多次可以自立的機會,也有很多人極力勸告韓信自立為王,但韓信思來想去,還是跟劉邦幹了下去。所以,韓信對於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功勞應是第一位的,如果要論功行賞的話,別說只封他做了一個王侯,就是裂土並立,共同為王,也不算太過分。
但封建社會的鐵定律條是一山容不得二主,劉邦決不可能和他並立為帝,最多隻能封王,而韓信多少又覺得委屈,用當時的話來說,叫做“心懷怨望”,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不滿情緒”,這種情緒發展下去,必然導致反叛。因此劉邦為了防患於未然,就先下手為強。劉邦返回洛陽,因思韓信功多過少,且說他謀反,也缺少實據,便把他從獄中放出,由楚王降為淮陰侯,韓信的確不簡單,居然只用幾句話就策反了劉邦最信任的將領陳豨,讓他在外地反叛,使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然後自己在都城襲擊太子和呂后。陳豨反後,劉邦果然親自去平叛,可是韓信尚未舉事,卻被家奴告發,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中抓捕,斬首長樂宮,當初力薦韓信的是蕭何,如今出計殺韓信的還是蕭何,留下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讓人感慨。
除心腹之患
殺掉韓信後,與韓信同功一體的異姓王英布、彭越自然也不安於位,兩人先後謀反,後被殺。異姓諸侯王中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芮。
對於其他將領,劉邦也頗費心機。開始,劉邦先是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但眾將領因為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沒有封官。一次,在洛陽南宮,劉邦看見眾將坐在沙地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