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上走出一條路,而如今看來,寧錯了,朝堂上,可比戰場上更要兇險千萬倍,所以,寧決定還是躲到軍中更安全,其他的,有陛下去做就可以了,其他的寧不想摻和,但是統兵之術,征戰之術,寧基本不懂,所以,還請師尊相授!”蘇寧對李靖改了稱呼,改稱師尊了。
沒辦法啊,想和人家學東西,就要拜人家為師,若是老頭兒還在世自己拜人家為師自然是不好的,但是老頭兒已經去了。自己已經出師了,覺得有些不足,所以又拜入李靖門下學習,合情合理,貌似李靖一輩子也沒有收過徒弟,就是一個侯君集還是李二陛下的命令,命令李靖以兵法授之,侯君集也沒拿李靖當師傅過。
走到李靖面前,蘇寧雙膝下跪,對著李靖磕了三個響頭。而後拜伏在地。不起身,直到李靖微微嘆了一口氣站起來走到自己身前把自己扶起來,然後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若是早些如此,如今你已然學有所成了。老夫兩子皆無領兵之才。伯瑤敦厚。有意于軍伍,卻資質平平,並不能完全繼承老夫之衣缽。你心性靈敏,資質上乘,比之老夫年幼時更為優秀,難得的是一股狠勁,所以,你才是老夫兵法最合適的繼承之人。
從你拿下定襄城的那一刻開始,老夫就已經有了收你為徒的心思,但是你一心規避軍中,視軍權為洪水猛獸,避之不及,老夫便很是奇怪,也未曾對你明說,大唐兵權分為兩部,將軍有統兵之權而無調兵之權,兵部有調兵之權而無統兵之權,只有陛下下令,二者合而為一,方可出動大軍,你之所謂掌兵之權,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沒有調兵之權,大軍無法出動,離開駐地,你哪來的威脅?
便是老夫,也是在征戰之時才有統兵調兵之權,戰爭結束,大軍各回各的折衝府,歸折衝校尉管轄,除了十二衛拱衛京城集結快速之外,征戰所需大軍基本上都是來源於遍佈大唐之折衝府,戰時集結,戰後迴歸,哪裡有兵患之威?說到底,軍權完全掌握在陛下手中,只有得到陛下信任之人,才有統兵或是調兵之權,除非二者皆有,否則絕無威脅,你又如何需要擔憂呢?
你當真以為老夫真的不懂朝堂,真的不懂朝政?真的看不出來老夫立下這等軍功會有何危害?恰恰是因為老夫看得透,看透了陛下明白老夫對於大唐而言全無威脅,這才放心作戰,老夫所以擔憂者,乃是那些言官盡是說些捕風捉影之事,老夫行得正坐得直何慮之有?唯天下人不明所以,極易為謠言蠱惑,老夫才低調行事,但是老夫知道的,陛下也都知道,否則,老夫如何還能安穩的做尚書右僕射?你可明白?”
蘇寧真正的歎服了,一直以來都覺得李靖處境不好,都覺得李靖沒什麼政治敏感度,其實,這才是人家真正聰明的地方,知道自己不會有危險,所以才能裝著不懂政治,不懂朝政,以此向李二陛下表示自己完全對朝政沒有興趣,做個尚書右僕射只是尸位素餐而已,基本上都聽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的。
唐代以左為尊,所以左右僕射裡面,房玄齡的地位更高一些,李靖也樂的不與其爭,房玄齡也心領神會,不和李靖有什麼交往和衝突,兩人很默契的一個做事,一個配合,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玩轉了大唐朝堂。
所以說古代沒有傻子,這些老傢伙一個一個的都比狐狸還要狡猾,全大唐就老子一個老實人!蘇寧如是想到。
不過蘇寧也很高興了,因為李靖已經承認了自己軍神弟子的名號,正式收自己為徒了那麼接下來的日子,也就可以安穩一些,乖乖的和李靖學習兵法和統兵之術,靜靜的等待貞觀五年四月份的突厥殘部叛亂,那個時候說不定自己就可以上戰場去觀摩一下了,觀摩一下真正的戰爭,真正地兩軍對壘,實打實的硬拼,看一看唐軍是如何在公元七世紀的大草原上打出赫赫天威的!
到底,還是做學生好啊!
與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