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泣神嚎,說的從來就不是鬼,也不是神,而是魔,是心魔。葉知秋有心魔,勿復多言,練紅塵和鄭袖的情況較之他而言要好得多,只是二人各有憂思,如練紅塵一直就覺得自己突破渡劫時借用外力,隱患頗多,而鄭袖卻是心懷一縷女兒綺念,暗藏於心,不敢明露。這二者雖非心魔,卻也成滯礙,平日不覺得,此時聽到鬼泣,方才察覺,若不及時疏通洗煉,他日必然就成為長生途中的壁壘,到那時再想破之,難上加難。

天惡谷中鬼泣神嚎,最厲害之處,便在於不知不覺間,引人入歧途,有心魔者,勾動心魔發作,無心魔者,挑起心魔。也是三人運氣好,一入谷就遇上青雲子,得他提點,迅速醒悟,否則,時長日久,待他們察覺不對時,已是遲矣。

☆、181·因果輪迴與報應不爽

最先穩住道心的是練紅塵;鄭袖緊隨其後;二人睜開眼時,見葉知秋仍兀自入定;不由得都吃了一驚。

“葉道友似有不妥?”練紅塵忍不住問道。

“怎麼會?大師兄的道心穩固;一向都同輩弟子中最強的。”鄭袖茫然,她竟不知道葉知秋的道心何時變得不穩。

“他有心魔,此關不好過;你們不要驚擾於他。”青雲子的聲音自山洞中幽幽傳出。

練紅塵微微躬身,表示明白。

“心魔?”鄭袖大愕;難以置信。

心魔一起;輕則道心崩潰;重則道消人亡,大師兄怎麼會有心魔?

“心有不甘,是為魔;心有悔恨,是為魔;心有大恨,是為魔……魔有千百種,唯因情而起,最是難解,此時不解,他日,便成劫……”

青雲子冷硬的聲音,此時聽上去,分外刺耳,若劍尖劃過崖壁,暗藏一股肅殺。

“因情而起?”鄭袖恍然,咬牙切齒,“林莫南……又是他……大師兄究竟哪裡對不住他……”

“情絲錯系,無非一個斬字,忘情道可斬因果,又豈能斬不斷一道情絲,何至成魔?”練紅塵也百思不解。

三大頂尖古派,三大至高成仙道,相較而言,極情道是最重情的,尚且極少會因情而入魔,葉知秋走的是忘情道,更不該生出心魔才對。

二人的疑惑顯然不會得到解答,葉知秋依舊入定不醒,對抗心魔。

“何為忘情?”

金光頂上,峨眉掌教真人凝視著自己最看重的弟子。

葉知秋天資卓絕,悟性奇佳,同代弟子中,他是最先領悟忘情道的,那時,他只有十三歲,修煉方才三年整,別人修煉三年,才剛練氣入門,而他已是成功築基,築基之日,亦是悟道之時。

當他歡天喜地的告訴師尊,自己已然悟道時,得到的並非誇讚,而是一句反問。

何為忘情?

面對掌教真人凝重的眼神,少年時的葉知秋毫不猶豫的答道:“是‘斬’,斬盡七情,便是忘情。”

這就是他悟到的忘情道,七情斬盡,不忘也忘。

當時師尊聽了,是什麼反應?他想起來了,師尊走過來,輕撫他的頭頂,說:“很好……”

葉知秋也覺得很好,他從不懷疑自己的道,這麼多年,他從未走錯過道,他曾在師尊的幫助下,以秘法分出一縷魂,附於凡人之身,歷三世悲歡離合,斬去了父恩母慈,斬去了妻賢子孝,斬去了兄弟之義,斬去親朋之好,七情已斬其六,他也修煉到歸真之境,只需再斬最後一縷情思,便可渡劫。

長生途不易走,而他一路走來,順風順水,便以為情思斬去也容易,無非是遇到那麼一個人,共述一場風花雪月,留下一段最美好的回憶。

也許正是因為他想得太過美好,而林莫南卻不符合他想象中的那個人,才忽視了怦然心動的那一刻,最終,陰差陽錯,難以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