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刊》自然免不了把和ibm激戰正酣的唐煥好一頓稱讚,並在不久後的一期封面中,又把這位影響力日益強大的矽谷領袖搬了上去。

隨著1980年代來到了最後一年,《時代週刊》再一次把非人類當成了自己的封面人物,在1月2日的最新一期上,千瘡百孔地瀕危的地球,成了年度風雲行星。

在抽象的圖片之後,唐煥那個越來越廣為人知的北極科學考察計劃,自然又做為具體內容,被《時代週刊》仔細介紹了一番,最後以“唐地球”比喻這位超級億萬富豪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成就。

看起來,正在和華納傳媒談婚論嫁的時代集團的頭號喉舌,對首富先生十分青睞,實則談不上。

蓋因,知曉大勢的唐煥,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和最強音!做為極具分量的一家媒體,《時代週刊》根本繞不過去。

事實上,僅在剛剛過去的1988年,《時代週刊》便把《未來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病毒》,分別做為自己的封面——這就是主流的帶動效應!

在環境保護方面,《時代週刊》也在1988年8月初的那一期,特別關注了海洋汙染。

毫不誇張地講,掌握著最先進的科技產業資源的唐煥,是當今世界環境保護能否有所實質作為的重要力量——這種有追求的企業家,和那些只知道吸血的華爾街資本家,有著天壤之別,完全配得起任何褒獎。

有了此類保護後,那些對唐煥這個身為少數族裔的美國首富,接連把美國具有象徵意義的資產,賣給太平洋對岸小島國的做法,很是非議一番的傢伙,不得不淺嘗而止——不痛不癢地嘮叨幾句,當事人懶得搭理,要是真折騰得過火了,唐煥也不是好惹的——赫斯特國際集團麾下的《舊金山觀察家報》,就因為不知輕重,被慢慢地熬死,從舊金山灣區無聲無息地消失了,連對其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的憑弔都沒有。

被《時代週刊》送上各種溢美之詞的唐煥,也用一系列總價值高達3000萬美元的慷慨捐贈,告訴外界:自己既會賺錢,也會花錢,少在那裡酸溜溜地嘰嘰歪歪。

原來,在上個月,也就是1988年12月的7號上午11點41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亞美尼亞的北部地區,發生了震級為里氏6。8級的大地震,並且之後又發生了5。8級的餘震。正在美國訪問的蘇聯領導人格爾八喬夫,隨即中斷該行程,提前回國,以領導救災工作。

亞美尼亞大地震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使其第二大城市列寧納坎百分之八十的房屋倒塌;小城斯皮塔克被夷為平地;包括輸電線、公路、鐵路在內的基礎設施,也陷於癱瘓。

按照蘇聯官方的初步統計結果:12月10日,傷亡人數為4到4。5萬人死亡,1。2萬人受傷,50多萬人無家可歸。

不過,到了12月30日後,蘇聯官方又改稱最終死亡人數並沒有之前估計的那麼多,大約為2。5萬人,蘇聯部長會議發言人表示,總共找到了24854具遇難者屍體。

與此同時,蘇聯官方還公佈了,此次地震的經濟損失達到了85億盧布——按照盧布兌美元的大致匯率1:0。6來計算,為51億美元,超過了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80億盧布損失。

說起來,亞美尼亞也算是**天災都趕到一起了。從1987年年底,其內部,以及和相鄰的另外一個蘇聯加盟共和國——亞塞拜然,就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只能說,現在的蘇聯,似乎所有的壞事都有往一起湊的趨勢,已經疲於應對了。

因此,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善後處理上只破例接收唐煥的捐助不同,這回蘇聯政_府自冷戰時期以來,第一次全面放接受西方各國政_府,以及私人機構的援助,外國媒體更是可以自_由進入災區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