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題了。
這個理由不禁業界和消費者相信了,就連蓋茨自己都認為應該是這樣的,誰讓這個投機取巧買來的山寨作業系統本來就問題多多呢。
這下可苦了微軟的程式設計師,接連交付了數個ms…dos 3。0+版本,但始終於事無補。
蓋茨暴跳如雷之餘,也如坐針氈,蓋因微軟被嘲笑還在其次,ibm已經明顯表現出了對ms…dos的不信任,甚至厭惡。
雖然微軟已經在沒日沒夜地為ms…dos新增各種新功能了,比如支援更多規格的軟盤。硬碟,以及網路等,但有一個技術鴻溝始終邁不過,那就是方圓個人電腦所使用的作業系統free dos,其充分利用mc 68000和intel 80286的處理器特性,進而具備的多工能力。
眼見著ibm…pc/at在這一點上完全被三代方圓個人電腦剋制,藍色巨人惱火得透露出一個資訊,即打算研發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
蓋茨能說什麼,技不如人,只好忍氣吞聲地答應會積極配合,要不然真被ibm一腳踢開,那就連現在的肉都沒得吃了。
因此,ibm…pc/at無規律宕機的黑鍋,不管微軟願意與否,都得背下去。
好在這個時侯,正義天使出現了。
最早發現三代方圓個人電腦質量門的it雜誌——《pc magazine》再次發威,發表專題報道指出,透過追蹤上百位ibm…pc/at使用者的使用體驗,發現只要拆掉這款產品所配備的20 mb硬碟,宕機現象就消失了。
ibm自然要對此做出回應,人家方圓電腦之前都有表率了。自己也不能砸牌子不是。
結果,ibm確認了《pc magazine》的發現是正確的,造成ibm…pc/at無規律宕機的根源,就是其所配備的硬碟。至於更詳細的情況,ibm則沒有進一步的披露。
光有這個訊息就足夠了,微軟的工程師們熱淚盈眶。真不容易啊,終於沉冤得雪了,看來ibm在技術上也不是萬能的嘛。
無形之中,微軟和ibm的技術團隊,也由此加大了隔閡。
……
這場亂子把唐?埃斯特利奇折騰得手忙腳亂,虛火上升,蓋因硬碟可不是便宜貨,由此帶來的損失,實在不容忽視。
硬碟的物理結構一般由磁頭與碟片、電動機、主控晶片等部件組成。而現階段的5。25英吋個人電腦硬碟的使用方式通常為,廠商把磁頭與碟片、電動機封裝到一起,主控晶片則以匯流排擴充套件板卡的形式進行連線。
這個做法給個人電腦的組裝帶來不少麻煩,最明顯的弊端就是佔用了一個寶貴的主機板擴充套件槽。
於是,ibm在和方圓電腦同樣採用了記憶體條的設計後,也開始把主控晶片直接整合到硬碟上。
稍有不同的是,方圓電腦和希捷聯合研發主控晶片,而身為硬碟發明者的ibm。則是僅採購希捷的硬碟盤體,然後配備上自家的主控晶片。
經過調查。正是這些主控晶片掉了鏈子,但更詳細的原因仍然不明,需要一步步地縮短範圍地排查。
但在唐?埃斯特利奇看來,這個工作已經不重要了,個人電腦終歸是一種價值有限的產品,很多時候。做事應該以追求最後結果和降低成本為上,以後全套採用希捷硬碟的盤體和主控晶片就是了。
可接下來如何善後就非常棘手了,要知道,ibm設在博卡拉頓的個人電腦製造基地,產能驚人。如果開足馬力的話,日產一萬臺不在話下。
由此不難想象,這批有問題的硬碟數量如何龐大了。
最後,唐?埃斯特利奇硬著頭皮,將足有一拖船的硬碟傾倒進海里,算是處理完了這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