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它是一種用於計算機和硬碟、軟碟機、光碟機、印表機、掃描器等周邊裝置之間的系統級介面標準,其定義了一套命令和通訊協議,透過獨立處理器進行資料傳輸,具有速度快而穩定、cpu佔用率低等等優點。

事實上,這些技術早就在高階領域的方圓伺服器、方圓工作站上應用了,要不然其憑什麼對ibm的大型機、dec的小型機發起勢頭兇猛的挑戰?

目前,scsi標準就已經進化到了第二版的scsi…2,相比於scsi…1,各項指標增倍,可同時連線16個外部裝置,資料寬度16位,頻率10mhz,從而提供的資料吞吐量達到了10mhz*16位/8=20mb/s。

而頻寬達到了80mb/s的isa…32匯流排,也為scsi…2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足夠空間。

在digital…1這個效能強勁的硬體平臺上,執行著方圓電腦體系中最強大、最穩定的作業系統永珍,它可以無縫地驅動各種硬編碼、硬解碼處理晶片,為影片處理軟體提供最佳的實時響應效能。

當然了,友好的圖形使用者介面也不可缺少,電視臺裡的編導完全可以僅憑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工作需要,透過滑鼠進行直觀的操作。

數字影片是非線性編輯的基礎,有了它便可以透過直接輸入時間碼或者其它描述性後設資料,訪問到任何影片幀,而非必須透過觀看整個片段來尋找想要的影片幀。

這其中會牽扯到一個“隨機訪問”的機制,記憶體、硬碟、光碟都可以做到“隨機訪問”,而錄影帶則屬於“順序訪問”。

好在,相比於那些非數字儲存的錄影帶格式,d…vhs錄影帶在進行資料檢索的時候,也能夠在速度上從時間碼等描述性後設資料得到增益。

透過使用adobe的影片處理軟體,進行非線性剪輯後,節目成品按照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訊部門釋出的bt。601標準,以ntsc制式的720x486或者pal制式的720x576解析度,儲存到廉價的錄影帶或者有些小貴的光碟上。

不過後者有一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影片可以完全地“隨機訪問”而不用受限於“順序訪問”了。

這個機制,顯然能給電視臺的節目播放帶來極大的靈活性。

奧運會期間,觀眾當然希望可以及時地觀看到當天都有哪些運動員奪得了金牌,以及各種精彩的瞬間,節目的剪輯工作量可想而知。

另外,洛杉磯所在的美國西部,和傳統意義上的政_治、經濟中心——美國東部,大概差著4個小時左右的時差。

這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全國範圍的各大美國電視網,如何把節目第一時間呈現到觀眾眼前。

顯而易見,在digital…1系統的支援下,有線電視新聞網做到了比所有同行都快一步。雖然大家一樣熬夜加班地趕節目帶子,但有線電視新聞網在速度、質量上就有了優勢。

就像卡爾·劉易斯奪得四塊奧運田徑金牌後,有線電視新聞網最先推出了他從出道到現在的回顧,藉助影片編輯軟體所提供的特效,再配上氣勢磅薄的背景音樂,整個節目堪稱一個好萊塢大片,給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奧運會電視轉播質量,絕對是世界第一,其它電視機構被無奈地搶了風頭之後,自然紛紛派出探馬,尋找其致勝的奧妙所在。

最後在奧運會結束之際,被全美廣播事業者聯盟評價為技術和藝術的狂熱結合產品——digital…1系統,呈現在他們面前。

見獵心喜之下,不差錢的各大電視機構紛紛問價,如何才能入手一套digital…1系統?

唐煥給出的答案是50萬美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