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發現之前,你們需要做出一個假象,要讓中國的軍隊以為我們接下的重心在巴爾瑙爾……”

假作真時真亦假。魯緬採夫也擔心這種‘假象’會不會讓巴爾瑙爾城外的中**隊不對巴爾瑙爾城發起進攻了,但新庫茲涅茨克的西伯利亞軍必須加上一道掩護,然後當這層‘掩護’被戳穿的時候,‘假象’才會顯得那麼逼真,不然就值得懷疑了。

“或許這還能掩護一下西伯利亞軍的‘真正意圖’。讓中國人誤以為西伯利亞軍的目標是解巴爾瑙爾之圍……”

魯緬採夫心裡很清楚,自己的這種選擇冒了不小的風險。但是他不願意一直打被動防禦。出身將門,6歲登記為禁衛軍列兵,15歲起擔任軍官,18歲時參加俄瑞戰爭,任上校步兵團長的魯緬採夫,他的軍事思想更多是繼承和發展了彼得一世時俄軍的進攻作戰思想,不拘泥於傳統的線式戰術,重視建立和使用預備隊,強調正面突擊和側翼突擊相結合以及諸兵種密切協同。

可不管怎麼說,他樂於進攻多過防禦。

在上一次俄土戰爭中,剛剛被晉升為陸軍元帥的魯緬採夫,率部沿普魯特河左岸南下,以少勝多,數次率領處於劣勢的俄軍大敗奧斯曼軍隊,迫使奧斯曼人簽訂了《小凱納爾賈和約》,魯緬採夫也因此獲得扎杜奈斯基(外多瑙河勝利者)稱號。

他最早時候名揚歐洲的戰果也是在連續的進攻戰中取得的。

所以,防禦戰打了三四個月的魯緬採夫瞅準了一個似乎不是戰機的戰機,選擇了主動進攻。

這次戰鬥是一個稱不上多麼有利的時機,可他就希望能抓住它。在此之前,西西伯利亞平原上的戰鬥一直都是俄軍在防守,這樣局面太被動了。而根本就不知道土爾扈特部是一個臥底大間諜的魯緬採夫,從他決心轉入進攻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一戰的結果。

他不知道,在他醞釀這個作戰計劃之後,中國方面肯定會予以‘配合’的向三座被圍城市發起‘勐攻’的。

土爾扈特騎兵對巴爾瑙爾的騷擾並不算成功,魯緬採夫接著把手中僅有的那點哥薩克騎兵全都派了過去。

天見可憐,西伯利亞的哥薩克人數本就稀少,又要應對國防軍和蒙古人,根本無法抽調。而烏拉爾河的哥薩克,名義上是有五十個百人隊,可主力都被抽調去了高加索戰場,就像頓河的哥薩克騎兵一樣,以至於魯緬採夫手中的哥薩克只剩下了兩千人。

哥薩克騎兵的加入也沒能給中國包圍巴爾瑙爾的圍城部隊造成多大的影響,巴爾瑙爾城外的國防軍就有一萬多人,附庸的蒙古、哈薩克騎兵可也上萬人呢,陳漢方面的騎兵部隊更強大。但這些情報很快就報到了齋桑泊一帶的西北軍區都督陳啟的手中,幾乎是同一時間,渥巴錫抵到的絕密情報也送到了陳啟的手中。

然後國防軍的一切行動就全照著魯緬採夫的‘預料’而動了。

後者就像是魯緬採夫指揮棒下的小丑,叫幹什麼幹什麼。

巴爾瑙爾是距離新庫茲涅茨克和託木斯克最近的戰場,三座被圍的俄羅斯城市大致能連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巴爾瑙爾就是最東北角的那個點。

巴浦洛達爾是這個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的點,在最南方,巴爾瑙爾和鄂木斯克就是一東北一西北。

俄國人想要做點什麼,當然要首先解決巴爾瑙爾的問題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從新庫茲涅茨克出發的西伯利亞軍已經掉頭向南了。上千公里的距離,他們要走到齋桑泊需要小一個月的路程。

因為在軍事行動之前,俄國人可沒機會在新庫茲涅茨克通往齋桑泊的路線上預設兵站,他們一起的補給都必須自己隨‘身’攜帶著,那就太拖拉行程了。

而在魯緬採夫的預計總,西伯利亞軍根本就達到不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