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我是使者(咚)……你們(咚咚)……不當如此對我!(咚咚咚咚)無禮……無……(咚咚)”抗議未畢,早被兩個侍衛抓住了行完三跪九叩之禮,不但膝蓋疼痛,連頭皮也磕出血來。

折允武見狀,大感暢快,喜色現於眉梢。

李壽此時已無半點威風,顫巍巍站起來,高聲叫道:“太子!楊大人,難道你真要兩國兵連禍結麼!可莫忘了,我晉王的數十萬大軍如今就在邊境上,只等李壽一紙回書了!”

楊應麒也不管他,喚:“劉筈。”

劉筈出列應道:“劉筈在。”

楊應麒道:“你這就去見乾順,讓他在三個月內將兒子送到塘沽來,我塘沽太學會給預留名師,教他中原禮義,也好異日為一方諸侯,造福甘隴。”

李壽聽楊應麒開口乾順,閉口乾順,讓劉筈去中興府也不說“出使”而說“去見”,直將嵬名乾順當作甘隴的知府縣令一般,但他才被楊應麒折了氣勢,這時哪裡還敢開口?便是開口了,楊應麒也不會理他!

劉筈看了李壽一眼,道:“下官稟丞相,塘沽與中興府相隔數千裡,三個月……怕來不及。”

楊應麒道:“乾順若是忠心,來得及的。”說著瞥了猶如鬥敗公雞的李壽一眼,對劉筈道:“你到中興府後,將這村夫交給乾順,讓他好好管教。”說完一揮手,便讓侍從將李壽轟了出去。這才站起來,走到劉豫面前。

劉豫慌忙起立,喚道:“丞相”

楊應麒執了劉豫之手,笑道:“夷狄就是夷狄,雖得趙氏百年滋潤,若已華化,其實還是夷狄。”

劉豫陪著笑道:“丞相說的是。”

楊應麒道:“今日請劉大人來,一是見見太子,完了禮節,二來嘛,太子殿下今天本要請劉大人到小汴梁一遊。誰知卻被這麼個村夫擾了興致,此事只能押後了。不如另約在三日之後,劉大人以為如何?”

劉豫問:“太子與丞相所邀,下官何敢推辭?不過恕下官孤陋寡聞,請問一句,不知這小汴梁卻是何處?”

楊應麒哈哈一笑道:“那是一處絕好的去處。劉大人江左名士,到了京畿,不能不往小汴梁一遊。”他左手還執著劉豫的手,右手輕輕拍了兩拍道:“至於這小汴梁是何勝景,劉大人到時看了便知道。”( )

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下)

送走劉豫後,殿上便只剩下漢廷中樞幾個要員以及安塔海、李永奇,可以說都是自己人,連侍從也在楊應麒的示意後退下,郭浩、陳顯等便知要關起門來商議大事了。

韓昉上前,折允武心想:“他要責七叔唐突魯莽麼?”誰知道韓昉卻只是道:“楊……丞相,如今……如今太子與丞相既決定對西夏用強,陝西方面就該有所準備了。”竟一句話也沒有就預設了楊應麒的決斷。

楊應麒頷道:“此事太子與我早已議定。”喚道:“李永奇!”

李永奇昨夜也是一夜未閤眼,早上從床上跳起來後對昨日妥協得太快極為後悔,希望今朝上廷有機會挽回,誰知卻看到了這樣一場激動人心的好戲!此時聽楊應麒叫喚,跨上兩步,行禮道:“末將在!”聲音極為激昂。

楊應麒道:“李參軍,我實對你說,中樞無論兵還是錢都十分困難。如今太子讓我問你一句:邊疆戰士,是願坐觀裂土割地,還是願為國家擔承一二年苦難,以待陛下凱旋?”

李永奇道:“邊疆戰士寧戰至最後一人,也不願屈辱退縮!中樞沒錢,我們自己籌!便都餓死了,魂魄也要纏繞長安渭水,等候陛下南歸替我們報仇!”

“好!”楊應麒道:“你回去告訴劉錡,夏邊之事,監國和我讓他全權節制。虞琪、李彥仙、種彥崧全力配合。仗該怎麼打,你們自己決定。丟一城一地,中樞不會降罪。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