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井裡。李逵下井救柴進,柴進被救出後氣息微弱。

主要人物:

公孫勝:他是梁山好漢中的重要人物,精通法術。在這一回中,他憑藉羅真人傳授的五雷天罡正法,兩次破了高廉的法術,為梁山軍取勝立下大功,展現出其高超的法術能力和關鍵作用。

李逵:性格魯莽但又不失可愛,在回目中“探穴救柴進”體現了他的勇敢和義氣。他在途中結識湯隆並將其帶上梁山,為梁山增添了新的力量。

高廉:高唐州知府,會法術,但他站在貪官汙吏的陣營,與梁山好漢為敵,最終被梁山軍打敗。

柴進:本是富貴之人,因李逵打死殷天錫而受到牽連。他被高廉關押,性命垂危,後來被梁山好漢救出。

宋江:梁山的首領之一,帶領梁山軍攻打高唐州,指揮作戰,展現出其領導才能和對兄弟的義氣,為救柴進不遺餘力。

經典詩句:

“奉辭伐罪號天兵,主將須將正道行。自謂魔君能破敵,豈知正法更專精。行仁柴進還存命,無德高廉早喪生。試把興亡重檢點,西風搔首不勝情。”

“銅筋鐵骨身軀健,爐冶鉗錘每用功。原是延安知寨後,金錢豹子是湯隆。”

典故:本回中羅真人傳授公孫勝五雷天罡正法助其破敵,這種道家法術的傳授與運用在古代小說中較為常見,是一種神話色彩的表現手法,展現了古人對於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和運用。此情節也為後文公孫勝在梁山的作用以及梁山好漢的征戰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傳奇性。同時,在情節發展中,吳用將計就計應對高廉的求救,利用敵人的心理和行為進行反制,這與兵法中的“兵不厭詐”相契合,是古代軍事智慧在小說中的體現。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解析》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是一個充滿奇幻與英雄主義色彩的篇章。在這一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激烈的戰鬥和驚險的情節,還能從周易哲學的深度去解讀其中蘊含的道理與智慧。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本回故事展現了陰陽相互作用、變化與平衡的理念。公孫勝作為“入雲龍”,代表著陽剛與神秘的力量,他以五雷天罡正法與高廉的妖法相對抗,體現了陰陽兩種力量的交鋒。高廉的妖法象徵著陰邪之術,而公孫勝的正法則是陽剛正義的體現。在這場較量中,陽最終戰勝了陰,體現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永恆主題。

同時,這也反映了周易中“陰陽消長”的觀念。公孫勝的勝利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與高廉的反覆較量中逐漸佔據上風。這種陰陽力量的此消彼長,讓故事充滿了緊張與懸念,也讓我們看到了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

在故事中,公孫勝獲得羅真人傳授的五雷天罡正法,這可以被視為一種“機緣”。周易強調“時”與“機”的重要性,公孫勝在適當的時候得到了這一強大的力量,從而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這也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把握時機,抓住機遇,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而李逵的出現則為故事增添了一份魯莽與豪放的氣息。他如同周易中的“剛猛”之象,勇往直前,無所畏懼。李逵在武岡鎮結識湯隆,並邀其入夥,這一情節也體現了“相遇”與“聚合”的意義。不同性格和能力的人因共同的目標而走到一起,形成了強大的力量。

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花榮的出色表現展現了“智勇雙全”的品質。他巧妙地運用戰術,先誘敵深入,再一舉擊敗對手,這與周易中“謀定而後動”的思想相契合。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能盲目衝動,而要運用智慧和策略,精心謀劃,才能取得勝利。

高廉施展妖法驅動神兵的情節,讓我們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