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這探花郎就該是我了。”

他這話不是自謙,他雖從小在宮裡讀書,享受著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他和程昭的才華不相上下。

在殿試之前,他父親就告訴他,他和程昭為狀元的可能性,是一半一半。

最後,他成了第一名,而程昭只是第三,不是因為程昭的能力只能排第三,而是因為他出身寒門,皇上不想讓一介寒門太出挑被人構陷,所以才欽點程昭為探花郎,算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傅哲理開口誇讚後,一些拍馬屁的人自然也跟著一起誇程昭。

趁著這個機會,程昭開口道:“各位都知道,我出身貧寒,來自很遠很遠一個村莊,我祖父祖母是農民,親爹親孃也是農民,村子裡的每個人,都是靠天地吃飯。一個農村家庭要供養一個孩子讀書,很是不易,我能出頭,是靠全族籌款供出來的。而這世界上,像我這樣掙扎求學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如今我也算是讀出來了,但還有更多的寒門子弟在掙扎,他們可能買不起一塊墨,買不起一支筆,買不起一本書,慢慢的,放棄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才會有古人云,寒門難出貴子……”

他這話,讓現場不少讀書人感同身受。

有那麼三四個讀書人和程昭一樣,是窮苦出身,走到進士這一步,當了天子門生,成了全家全族的驕傲,他們在故鄉成了傳奇,可是來到這京城,才知道自己多麼渺小,甚至,他們有些人都不敢提自己的出身,就怕被這個圈子排擠。

萬萬沒想到,程昭竟然如此大方承認自己貧寒,這讓他們羞愧不已。

還有些人家境還行,但是這麼多年讀下來,那麼大的花銷,於是家中爹孃賣房賣田,慢慢的,家中也一貧如洗了,讀書對他們這些人來說,真的很難,回想過去的不易,一個個鼻尖酸澀。

“我曾經受過苦,所以,希望跟我一樣的人少受些苦。”程昭緩聲開口,“我打算建立閱覽閣,讓廣大貧寒學子不再為昂貴的書籍發愁,目前的問題是,缺乏大量書籍,程某厚顏懇請各位同窗同僚捐贈書籍,受惠的貧寒學子一定會感謝大家的恩德。”

他這話一出,在場頓時安靜下來,文人雅士們面面相覷,誰都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出。

那些對程昭的話感同身受之人,基本上出身寒門,每一本書都是他們費盡千辛萬苦而來,滿紙辛酸淚,根本就不捨得捐贈。

而那些有錢人的子弟,無法感受貧窮學子的苦,也不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幫助這些人,一個個無動於衷。

現場有些詭異的安靜。

就在這時,一個蒼老卻精神百倍的聲音傳來。

“我捐贈一百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