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漢偌大土地竟無一方淨土(第1/2頁)
章節報錯
魏軍抵達城下,見孔明安坐城頭撫琴,急忙上報司馬懿,司馬懿不信,止住三軍,親自上前檢視。
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左右各站一童子,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見狀,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往北山路而退。
【張飛】:就這麼被嚇走了?這司馬懿也太蠢了,哪有資格排第二。
【許攸】:這你就錯了,兩個人都是絕頂聰明之人,他們所思慮的可不是你看到這些。
【張飛】:那你說說看,他們聰明在哪?
【許攸】: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懂不懂?前面魏主已經把司馬懿給罷免了,魏國但凡有一人能擋住諸葛亮,司馬懿就到頭了,以司馬懿的智慧怎麼可能看不出這一點?留著諸葛亮,他才有價值。
【小二】:諸葛亮用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但是馬謖失了街亭,局面不利,只好退回蜀中,再然後,諸葛亮接連五次北伐,都被司馬懿擋了下來。
【劉焉】:蜀地貧苦,能支撐的起五次北伐,看來諸葛亮治理的確實不錯,不過蜀道難行,累次北伐,消耗甚大。
【小二】:丞相出師表雲: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曹操】:諸葛亮死後,應該可以拿下司馬懿了吧?為何還讓他得志?
【司馬懿】:好歹我也是立下大功之人,老想著殺我合適嗎?
【小二】:諸葛亮死後,魏國以司馬懿為太尉,總督天下兵馬,安鎮諸邊,三國各不興兵,沒有了諸葛的壓力,魏主開始在許都大興土木,建蓋宮殿,民力疲睏,怨聲不斷,忽一日,遼東刺史上表,遼東公孫淵造反,自號燕王,建宮殿,立百官,興兵入寇,魏主聞公孫淵反,招司馬懿入朝計議,司馬懿請命,只需馬步官軍四萬,足可破遼。
【劉備】:公孫淵應該是公孫升濟的後輩吧,遼東那邊道阻難行,恐不易對付。
司馬懿領兵來到遼東,公孫淵知道司馬懿跋涉數千裡來徵遼東,後勤補給必然是大問題。
故令卑衍、楊祚分八萬兵與遼隧,圍塹二十里,環繞鹿角,固守要塞,等司馬懿糧草不濟,必然退兵。
司馬懿並不打算攻打遼東防線,令兵馬走小路,直撲襄平。
卑衍、楊祚收到訊息,大驚道:“彼知吾襄平軍少,去襲老營,若襄平有失,我等守此處無益矣。”
早有探馬報知司馬懿,司馬懿卻大笑道:“中吾計矣。”
令夏侯霸、夏侯威各領一軍,埋伏在遼水之濱,等卑衍、楊祚兵到,伏兵殺出,將遼東兵馬殺的大敗,被公孫淵接引,逃入襄平城去了,司馬懿領兵,將襄平團團圍住。
與公孫淵預計的恰好相反,時值秋雨連綿,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運糧船可自遼河口,直通襄平,魏軍有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反倒是城中糧草耗盡,宰牛馬為食。
司馬懿故意放開南門,誘公孫淵出城,設下埋伏,大破公孫淵,殺入城中,將公孫淵宗族及所設官僚,俱殺之。
【公孫度】:沒想到我躲在遼東也終究是沒躲過。
【劉協】:我大漢偌大的土地竟沒有一方淨土,哎,皆是先帝之錯。
【劉焉】:真是大孝子。
【小二】:接下來有請周瑜登場,周瑜出身廬江周氏,少與孫策交好,在周瑜的資助下,孫策建立起了自己的關係網,後孫策起事之時,周瑜率兵迎接,並帶去了船糧器杖,孫周聯手拿下江東,開創一片基業,不久後,孫策被刺身亡,留下遺言: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孫策】:原來我竟然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被刺身亡。
【典韋】:公子放心,有俺老典在,